学生犯错该如何惩罚 10月22日之宇文皓月创作 学生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那么,一旦学生有了错误,教师会怎么做呢?我们经常使用的方法就是惩罚,其方法有:挨骂罚站,赶出教室,罚扫地,罚写检讨,请家长等等。概况上看这些惩罚确有一定的成效,但过未几久,学生又旧病复发。严重的还与老师作对,究其原因,是这些惩罚行为并没有使学生从实质上认识自己的缺点。对调皮捣蛋、爱表示自我的学生来说,认为自己犯了错不过就是站站或扫扫地而已,不以为然,久而久之就成了“厚脸皮”;而对于一些自尊心较强的学生而言,挨骂罚站是有损自尊、很丢面子的“丑事”。概况虽羞愧难当,但内心却极易对老师发生抵触与不满情绪。教师经常使用的惩罚方式存在弊病,晦气于激发学生独立的约束力和自觉性。因此,对学生的惩罚应掌握以下几点: 一、对事原则 惩罚学生要对事分歧错误人,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行为和表示上,对学生的人格不要加以褒贬。对成绩糟糕的“差生”不抱成见。“差的没有自尊心”、“自尊心也不要”之类话是很伤人的,一句教师以为不重要的话有时也会伤害一个学生。对学习上的骄子也不克不及降低对他的德育要求,以包管其全面发展。对事分歧错误人还要求不因为学生犯错误后的外在表示影响教师自身对错误性质的判断及对惩罚手段的选择,有的学生一旦闯祸或学习成绩下降,为逃避可能遭到的惩罚,便会采纳装病呻吟、假装哭泣等种种法子,甚至拉上怜悯心理较强的家长助阵,如果一旦得逞,以后就易故伎重演,使邀宠行为成为对付班主任的利器,令班主任煞费苦心的教育解体于无形之中。 二、及时原则 学生犯了错误,及时的惩罚经常是学生认识转变、奋发进取的“清醒剂”。有些班主任在学生犯一次错误后,其实不立即处理,而是等待这位学生多次错误后再进行“秋后算总帐”,这样,分歧时间发生、性质各异的错误就被混淆在一起,学生在接受惩罚时,很难对自己的错误发生较为深刻、清晰的认识,甚至对自己具体错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都很不清楚,教育效果被大大打了折扣。另外,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无法及时解决时,既不克不及视而不见,无所暗示,也不克不及轻率了断,应该对学生的错误做简单的评价,待时间充裕后再进行妥善全面的处理。大量事实标明,学生错误得不到及时解决,时过境迁,容易使学生错误的思想行为因为得不到及时矫正而习以为常。 三、关心原则 “亲其师”,才干“信其道”,教师的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众多因素中最为突出的因素。一个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后,他就会从内心受到鼓舞、激励,受到信赖,感到欣慰,并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为了制止学生的某一错误行为,而用惩罚来摧毁他的活力,代价未免太高。惩罚必须体现对学生的关心和疼爱,特别在大庭广众中受罚,如果不体现关心爱护,极易扭曲学生的性格。因而在课堂上发生的问题,尽可能放到课后去解决;在集体场合发生的问题,设法和学生个别谈话;学生的情绪比较冲动,一时转不过弯来的时候,不要急于让他承认错误,待他冷静下来以后再做完全处理。 四、差别原则 分歧的年龄阶段、个性特点,对惩罚的态度是分歧的,分歧的成长轨迹,对惩罚也有分歧的认识。在对学生进行惩罚教育时,不但要考虑到他们与成人在各方面的差别,也要考虑到时代特性。如今,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及强烈而微妙的“成人”意识,不容随便的指责、空洞的说教和简单的奖惩,一些实用易行的传统奖惩手段在他们身上失去效用。要让惩罚手段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努力去理解当代学生的思维行为特点,破译他们内心深处的心理密码,并掌控他们分歧的个性,采取他们易于接受的惩罚方式。 五、适度原则 “教不严,师之惰”,学生有缺点错误,应予批评教育和惩罚,不克不及听之任之,但惩罚究竟是外在控制行为的方法,如果为了表示严师风度,过度滥用或使用不当,不但效果降低,而且学生自身判断力也会受压抑,因此,严师必须掌握“严”的分寸,惩罚应针对错误性质,实事求是处理,帮忙督促学生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改正缺点错误。忘了一次卫生值日,罚扫教室一周;迟到几分钟,责令停课半天写检讨书等等,此类着眼于对学生错误实施报复的“以牙还牙”式惩罚,看起来很严,其实有失分寸,酿成苛刻,惩罚成了目的,报复完了,事件也就结束,并极有可能违背“未成年人呵护法”,而学生其实不信服,当面慑于师威,忍气吞声,面前颇多怨言,牢骚满腹,因而难以达到惩罚的目的。 总之,应该把惩罚作为教育的弥补手段,通过惩罚激发学生对错误行为的羞耻感和负疚感,把惩罚看作前进的拷打力和进步的新起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012e5d3be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