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一一明清宫廷的洋面孔

时间:2022-04-12 07:25: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西学东渐一一明清宫廷的洋面孔

作者:暂无

来源:《艺术品鉴》 2021年第10



专题策划=本刊编辑部 撰文=郑朝辉 张敏 王一婷 郭瑜华

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被称之为两个世界的相遇。从此往后,欧洲人对东方中国的认识从马可波罗信信疑疑的故事转入到接近信史的阶段。只不过,这一过程进行得并不算快。

史乘记载,最先来华的传教士是西班牙人方济各·沙勿略(S FrancisXavierius)155212月,作为首批传教士中的一员,方济各·沙勿略怀揣着教会赋予的使命来到位于东方的印度、日本等地传教,然后转辗来到距离广州30余里的上川岛,但最终不幸病死于此。

沙勿略之后三十年,他的继承者以坚定的毅力,试图打开中国的大门。

中国门禁之严,举世无双。尽管如此,1581年,罗明坚还是从澳门到达广州。翌年,意大利人利玛窦( Matteo Ricci)也前往肇庆与他会合。1601128日,利玛窦进入了北京的明朝宫廷。中西文化接触的新纪元缓缓开启。

在中国历史尤其是近代史上,来华传教士是一个值得回顾和研究的部分。

西方传教士来华的过程,就是西方文化存中国传播的过程。以利玛窦为主的耶稣会传教士,向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士大夫阶层传播了大量的西方科学知识,大大拓宽了中国士人认识世界的眼界,对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后来严复留洋欧洲,学习西方科技,引进西方近代哲学思想,这一过程跨越了明清两代的兴亡。

这一时期的“西学东渐”运动,是中西文化大规模碰撞与融合的一场序幕和预演,外来的文化与宗教切入了中国文化系统。

明清鼎革后,陆续来到中国的传教士们延续利玛窦等人的做法。一方面,在中国礼俗上继续做出变通;另一方面,走宫廷路线,以天文、历法、数学、绘画、医学、机械等知识为中国皇帝服务。此举获得了成功,汤若望、南怀仁等耶稣会士获得清廷信任,被委以官职。

清廷画院中亦有身兼艺术家的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安德义等传教士,他们以西画改革中国传统画法,形成中西合璧画风,为中国宫廷画开启了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新体画风。在园明园的建筑中,他们也应皇帝之邀参与其事,从而产生了园内许多中西结合的艺术建筑。这一切的一切,都推动了中国艺术事业的发展。

从晚明到清初,紫禁城里的传教士们,一直想用天主教来改变中国——这个强大的、根基深厚的、高度发达的文明大国,但他们却以失败告终。无心插柳柳成荫,传教士们却在两百多年间扮演起了中西文化交流使者的角色。作为西方第一代汉学家,他们把中国介绍给西方,同时也把西方的科技艺术带到了卉老的中国。他们“激发和推动了‘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的高潮,”形成了中西方文化的首次撞击,对世界文化交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文明本没有冲突,只是需要有欣赏文明的眼睛。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存他的80寿辰上,曾意味深长的讲了一句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对“君子和而不同”的极好解释,也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2db81c88a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