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创作风格及背景; 2、通过意象分析意境,把握作者的情感; 3、赏析对偶、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艺术特点并学以致用; 4、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忧思及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学习重难点】 1、通过意象分析意境,把握作者的情感; 2、赏析对偶、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艺术特点并学以致用。 【学习方法】朗读法、自主研读法、师生合作探究法。 【学时安排】1学时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作品有《杜工部集》。2、《登高》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抒发的不只是诗人个人的不幸。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自主学习】 1. 总结鉴赏诗歌的“五法”。 2. 梳通诗意,谈谈自己对本诗的总体感受并找出“诗眼”。 【合作探究】 1. 首联写登高俯仰所见所闻,共写了几种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营造什么样的意境? 2. 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表达了何种思想感情? 3. 总结意象、意境类型题的答题方法。 4.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两句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四个字,但意思却十分丰富,宋代的罗大经曾说这两句话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意思,对偶又极其精确,你能说出有哪八层意思么? 5.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拓展延伸】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共天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写了哪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35f1fe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