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志存高远,严谨笃学 ----对教师师德现状的认识 通过参加2012-13学年福州市中学教师岗位培训,听取《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政策法规》专题几位专家的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关于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解读》等讲座,观看《微型师德案例》,感慨颇多,下面谈谈我对教师师德现状的认识: 一、存在问题 1、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突出 由于当教师的时间长了,导致部分教师有了这样一些感觉:从教之初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了,桃李满天下的希冀淡漠了,安于现状、平淡无为、得过且过的想法增多了;甚至有了放弃教师职业的消极想法。 2、工作缺乏上进心、进取心 由于校际间发展水平不均衡,导致部分教师因为学校生源减少和生源质量差,放低了自我要求,不注意学习提高,信心和上进心都严重不足,甚至不能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自我的师德标准变得模糊。 3、教育教学理念与推进课程改革不相适应 由于传统教学的惯性作用,导致部分教师教育理念滞后,“穿新鞋,走老路”现象依然存在:如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教法单一,课堂教学与课堂管理脱节,不能面向全体学生等,且对课程改革核心要义的理解存在偏差,把握教学内容的难度、深度、广度不准,对学生掌握情况也把握不准,长期形成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适应度差,导致课堂教学无法做到重引导,把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制约了课堂效益的提高和学生培养目标的达成。。 4、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载体未见实效 由于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对校本教研认识不足,学校教研活动内容单一,多局限于听课、评课或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集体备课不能做到围绕研讨主题做好准备,安排好中心发言人,个别学科因人数少,教师跨年段上课等原因,集体备课活动无法开展。教师之间“互相切磋、互相交流”和“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学校文化缺失。 1 二、对策与建议 1、牢记宗旨,坚定信念 教育事业是党的事业,是造就未来的事业,也是不断开拓生产力,弘扬先进文化并且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愿望,提高民族素质的事业。我们要牢固树立“办人民满意教育”宗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努力培养教师爱岗敬业和献身教育的崇高品质,以良好的师德感染学生。要用职业道德准则规范教师行为,做到:育人育心,满腔热情,做优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做实施素质教育的优秀园丁;以身示教,为人师表,做崇高师德的力行者。 2、德育首位,教学中心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培养人才,因此学校工作要把德育摆在首位,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问题。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要始终坚持把德育贯穿到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坚持德育的时代性和针对性,把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抓好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营造德育氛围,形成良好校风,学科德育教学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使教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时代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孕育着教育的深刻变革,而教育工作以教学为中心则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高低的重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就是要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构建面向每个学生,面向学生全面发展的每个方面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教育质量。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让学生获知、启迪、育德、养能的主阵地充满活力,使学生在知识探索、学力发挥、创造上达到最佳状态。这就要求每位教师要树立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的意识;教学过程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3、注重发展,提高素质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3f4585432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