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古筝演奏的《渔舟唱晚》 ,能认识筝和筝的音色特点。 2、感受、体验我国古典音乐的魅力,让学生融入到乐曲的情境中。 3、欣赏乐曲,表达情感(文字或绘画) 系,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乐曲《渔舟唱晚》每一部分在速度上、力度上以及表现情景上的不同之处。 2、让学生简要了解中国的民族五声音阶调式,以及第二部分中“ 教具: 古筝、多媒体 教学模式: 启发、互动、体验式教学 教材分析: 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 《渔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 Fa”的作用。 ,从而了解音乐与文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的联 勃在《腾王阁序》里: “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 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船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利用多媒体展示和《渔舟唱晚》意境相符的图片,启发学生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 并引导学生发挥内心听觉从静止的画面上能听到什么。 对于我们用眼睛看到的事物, 我们大多数人习惯用语言去描绘, 音乐也是一种语言, 他 叫做《渔 同样能够抒发我们的内心情感。 我们的先人看到这样的画面之后创作了一首古筝曲, 舟唱晚》。 2、引出古筝曲《渔舟唱晚》 a 介绍筝的外形:琴弦、雁柱、前岳山、后岳山等等。 (使学生了解各部位的作用) b 简要介绍古筝的历史、流派以及音色。 c 让学生尝试弹一弹古筝,感受乐器的音色。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同学没练过古筝却能演奏出来的声音这么好听呢? 教师解答:简介中国民族五声音阶。 二、欣赏《渔舟唱晚》 : 带问题欣赏:乐曲分为几个部分?并说出划分依据。 (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的画面用语言或画面展示在纸上) 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 慢板。 这是一段悠扬如歌、 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 配合左手的揉、 吟等演奏技巧,音乐展示 了优美的湖光山色,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引导学生唱主旋律并模仿教师的演奏动作,感受乐段的优美) 第二段, 音乐速度加快。 “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第二段出 这段旋律从前一乐段音乐发展而来,从全曲来看, 现了清角音 “4”,使旋律短暂离调, 造成对比和变化。 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 乘风破浪前进的欢乐情绪。 (引导学生感受速度的变化,以及清角音“ 第三段, 快板。 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 摇橹声 Fa”的作用) 在旋律的进行中, 运用了一连串的隐形模进和变奏手法。 和浪花飞溅声。 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 力度不断增强, 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 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走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 (引导学生随节奏或拍子做轻声拍击感受速度和力度的变化) 在高潮突然切住后, 尾声缓缓流出, 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凑, 上,出人意外又耐人寻味。 教师再次完整欣赏乐曲,让学生完成自己的艺术作品,并展示。 品) 三、由《渔舟唱晚》曲名的由来引出音乐与文学的联系。 音乐和文学虽然是艺术的两种表现形式, 但是他们可以表现着共同的主题、 情感, 有着 (展示有图画和文字作 最后结束在宫音 千丝万缕的联系。用一句话说,音乐是流动的文字,文学是凝固的音乐。 在教师的古筝演奏和学生的散文诗朗诵中结束本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42655e6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