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素材,让学生言之有物

时间:2023-03-23 11:36: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积累素材,让学生言之有物

作者:徐小红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4年第12



浙江宁波市鄞州区堇山小学(315000) 徐小红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运用语言文字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目前,许多学生都是“眼看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这一直都是小学生习作的一个难点。我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素材就是习作的直通车,它能引导学生发现生活,贴近生活,走出书本的约束。学生常常在习作中不知道写什么,这就需要他们去亲身经历,深刻体会,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出他们自己的见解和真情实感。如果没有真实体会,写出来的文章没有真实情感,也只能是没有意义的流水账。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去寻找和捕捉生活的素材,让学生言之有物。

一、创设情境,关注情感,捕捉素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里说:一个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习作心境好,学生会感觉到这是一件乐事,就会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习作过程,抱着成功的欲望,欣然提笔作文。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使其自然地记忆,自由地联想,敏捷地展开思路,流畅地表达,不仅减轻了学生对习作的恐惧感,而且大大提高了习作的成功率。所以,我们的写作课堂形式上要求能更多地创设情境,激发并关注学生的情感,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表达内心感受。

【案例一】二年级上册儿歌《假如》,在学习完整首儿歌优美的语言,体会了小作者的爱心之后,我适时让学生饱含情感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儿歌。当学生面带笑容、沉浸在儿歌的美好愿望中时,我捕捉到了他们对一切事物充满了美好憧憬的眼神。于是,我顺势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的愿望:“假如我……”在儿歌情感基调的感染下,以及“马良神笔”的“挥墨”下,学生们完全不拘泥于现实生活条件的束缚,说出了自己心中最真实的期盼。

生1: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想画一片蔚蓝蔚蓝的天空,使我们的生活再也不会有雾霾,使我们天天晚上都可以看到数不清的星星。

生2: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想画好多好多的钱,这样妈妈就不用总是为了工作跑国外,我就可以天天和妈妈在一起了。

生3: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画一双厚厚的棉手套,让奶奶的双手不再长冻疮。

生4: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画一艘很大很大的飞船,把地震灾区的人们都带到我们这边来生活。

……

学生的这些真实的想法就来源于自己真实的生活,也是学生习作的素材。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叙述的过程中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就能使学生言之有物。因此,这既是一节阅读教学课,又是一节习作指导课。

二、走进生活,体验实践,丰富素材


叶老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段话充分说明了生活实践是学生作文的源泉,留心生活是充实学生作文素材的源头。这就要求教师心中要有大语文的观念,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四季变化皆可入景。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几乎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变化,只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留心观察,体验实践,写作素材就在身边。

1.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可以奠定学生素质发展的基础,也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丰富和积累习作素材。每年学校都会在儿童节、国庆节、元旦节以及体育节等节日里组织相应的文体活动,还在清明节、教师节、重阳节等日子里组织德育综合实践活动,每次活动都会以全校大队活动和班队活动的形式开展。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实践活动,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在学中玩,玩中学,引导学生捕捉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案例二】学校开展了一次德育实践活动“我为班级增添一抹生机”,意在让学生形成热爱学校、热爱班级以及环保的意识。我就在班级里引导每个学生用心去准备一盆盆景,同时要给自己带来的绿色植物写一份文字介绍。学生在准备这份“生机”的过程中,运用各种方法去搜索和查找信息,了解了盆景的名字、特点、生长习性、养殖注意点等,这一过程就是亲身实践、体验的过程,就是增长知识的过程,丰富了学生写作的素材。

2.教师也可以开展课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等,让学生拥有自己的思维生活。

【案例三】教师组织学生去春游,让学生带上自己的小本子,采集自己喜欢的标本,再随时记录下当时采集的理由。回来后开展标本展览活动,让学生写出自己的选择以及自己所选标本的理由,即使没有喜欢的,也要写出自己为什么没有选择的理由。这是解决习作“无话可说”的途径之一。事实证明,学生一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思维也会异常的活跃,体验也深刻了。这样,习作就如同记录自己的心情一般,谁还能说习作难呢?

3.引导学生养成多留心观察生活、品味生活的好习惯。“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学生能留心观察,家庭生活中的小事,社会生活中的杂事,时时处处都是写作的素材。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要创造条件带领学生投入生活的海洋中,让他们尽情地享受生活,激发学生表现生活的积极性,使学生言之有物。

【案例四】在二年级学习了《棉鞋里的阳光》一文后,为了让学生能学会关心家人,养成关心家人的习惯,我布置了一项实践性作业:每天回家帮父母做一件家务。学生写的随笔素材就丰富了很多。一个学生就写了《今天我当家》:“今天我当家,我特别想吃青菜年糕汤,于是在我的精打细算、合理分配下,买了6元钱的肉,2元钱的年糕,3.5元的青菜,13元钱的虾,又花了11元买了西瓜。在妈妈的监督下,我给钱、找钱,做到了分文不差。哈哈,这下我们有了主食,又有了餐后水果!晚上,吃着妈妈为我烧的青菜虾仁年糕汤,觉得无比美味。因为这是我自己当家弄的晚餐,我觉得很有成就感。”正是因为让学生走进生活,亲身体验,所以,他们习作中的语言特别真实,特别接地气。

三、整合学科,关注差异,获得素材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各类异彩纷呈的学科活动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应充分发挥儿童的天性,在各门学科的活动实践中,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这样,他们就会发现处处皆学问,处处皆文章。把各学科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进行适当的整理和补充,都是学生写作的内容和素材。

教师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走进不同学科,在不同的实验中积累自己的习作素材。如劳技课中的折纸、剪纸等小游戏,体育课中的抱球跑、接力比赛等活动,美术课中的


缠绕画、水粉画和水彩画的尝试,音乐课中的打击乐器的认识和实践……这些都是学生爱玩、爱做的事情,只要教师慢慢引导,扩大学生写作的视野,这些都能成为小学生习作的好素材。

在整合不同学科的写作素材的过程中,也可以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互补学生的个性、能力的差异,从而有效提高写作教学的针对性、目的性。如在科学学科的实验活动中,把喜欢习作的学生和喜欢实验的学生分到一组。在活动过程中,让擅长实验的学生张扬个性,发挥能力,同时帮助不擅长实验的学生增长学识,培养能力。而喜欢写作的学生会带动不喜欢写作的学生去仔细观察、用心发现,从而拓展写作的资源。这样,把学生有差异的能力互补起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就能引发学生的共性。

只有当我们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习作素材,学生们才能随意运用素材,利用学到的和积累到的词汇和语言使习作跌宕起伏,行云流水,言之有理,言之有物。积累习作素材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持之以恒地去留心发现,善于捕捉,乐于积累,习作创作中就一定能达到胸有成竹、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责编 刘宇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4c0a5c8ec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