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华区“微型课”比赛教案 2012年11月22日 《荆轲刺秦王》 第一课时 成都列五中学 周伟 学习目标: 1、 了解《战国策》相关文学常识; 2、 整体感知课文,识记生字词; 3、 学习课文1—2段,梳理内容,掌握相关文言语法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诸多风流人物之中,有一位仅有短短两句吟唱,而这两句却成为千古绝唱,这就是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诗中透露出无限的悲凉和对人生的留恋,但荆轲仍然一无反顾,“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许多英雄就这样永远地走入历史深处。今天,让我们在前人的记述中再来探寻英雄的足迹,倾听历史的回音。 (二)简介《战国策》相关文学常识: 战国策是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作者已不可考。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是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三)介绍背景: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第六年。当时,秦于前230年灭韩,又于前 228年破赵( 灭赵是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 1 成华区“微型课”比赛教案 2012年11月22日 一个弱小的国家。 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太子丹于公元前 232年逃回燕国。想派刺客去劫持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 226年破燕,公元前 222年灭燕。 (四)整体感知: 听录音,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标记难字的读音和难句的节奏。 (五)正音: 淬(cuì) 樊於(wū)期 拊(fǔ)心 戮(lù)没(mò) 骨髓(suǐ) 自刎(wěn) 揕(zhèn)其胸 变徵(zhǐ) 濡(rǔ)缕 偏袒(tǎn)扼(è)腕(wàn) 惶(huáng)急 被(bèi)八创(chuāng) 箕(jī)踞 (六)结合注释,自行疏通课文1—2段,找出翻译和理解过程中的疑难点。 (七)质疑,同桌互相解决。如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统一讲解。 (八)布置作业: 归纳整理1—2段中的语法现象。 板书设计: 2 成华区“微型课”比赛教案 2012年11月22日 荆轲刺秦王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战国策》: 1、国别体史书 三、背景介绍: 1、秦国的强大,步步紧逼→燕国自保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59cc0bf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