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句】“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的意思及全文翻译赏析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译文】恨你的时候只说你一去之后不如那江潮起落有个音信,想你的时候才知道,我的相思之情比那大海还要深沉。 【出自于】白居易《浪淘沙》其三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存有信,春草始觉海非深。 注释: 浪淘沙:唐教坊歌名,《乐府诗集》列入近代曲辞,未收白居易、刘禹锡之并作都就是七言绝句,与五代、宋以后的长短句相同。 借问:请问。 何似:哪里像是。 译文1: 之句江潮与海水,哪里像是郎君你的无情和妾身我的思念之心?怨你的时候只说你一回去之后不如那江潮跌宕起伏有个音信,想要你的时候才晓得,我的春草之情比那大海还要深邃。 译文2: 问问江潮与海水:什么像是郎君的心意,什么又像是我的心意?怨郎君的情意无法像是潮水一样去回去存有定时,思念他的时候才辨认出海水比较浅。 赏析 在这首原调《浪淘沙》小词中,他通过对一位思妇繁杂错综复杂的内心矛盾的描写,真实地整体表现了妇女对爱情的忠贞和凄惨的境遇。 发端二句,劈空发问:“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以水喻情,此为古诗所常见。在人们看来,汹涌澎湃而来去倏忽的潮水,与负心汉那狂热似火却须臾即逝的短暂之情多么相似;而那浩瀚永恒的大海,则正如痴情女那缠绵忠贞的爱的胸怀。可是,诗人笔下这位女子对此却不以为然,予以否定。在她眼中,江潮海水哪能与郎情己意相比呢?此言与众不同,一反常理,而反问句式更强调其意。一下紧扣人心,感到新颖奇特,不知何故:是水长情短,还是情深于水?急于得知答案。这样就为下文的申说发挥作好有力的铺垫。 紧承此意,转回句即为奥德格其由。“相恨不如潮存有信”,以君、潮较之。潮水已就是变化不定的了,但潮涨潮落,毕竟除了其定时,而君之离开,渺无归期,可知君不如潮,对照之下,更迷人君之薄情,令人相恨。同时,诗人在此曲枝了李益《江南曲》诗意:“娶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必是潮存有信,娶与弄潮儿。”从而表明出来这就是一位“大哥娶妻商人妇”的意外女子,这种情况在中唐时极为常用。当时官府重商弃农,盐商和珠宝小贾沦为一个特定阶层,“姓名无此县籍中”,“不属于州县属天子”,他们牟取暴利,生活奢侈,操弄妇女,喜新厌旧,自然谈不上什么爱情专一。“商人韦尔尼重初恋”、“日日贪婪西复东”,故商人妇便更必须常受到“去回去江口死守空船”之痛。介绍这一背景可以更深一层地认知此句之意。 既然君不如潮,则水就不似君情。意思本已很明白,似可就此住笔。然诗人意犹未尽,却翻空出奇,推出“相思始觉海非深”的妙句作结。短短七字,寓意深长,耐人寻味。首先,它在上句君情潮水相比君不如潮的基础之上,再分别从情与水两方面加以延伸,将妾心与海水相比,谓妾心深于海。同与水比,或不及,或过之,已自见出高下。而这两组对比又通过潮不如海这客观差异而相联系,使君情与妾心之间形成更鲜明突出的反差。可谓匠心独运,出人意料,极为夸张而形象地渲染出君之负心与妾之痴情,起到了进一步深化主题的艺术效果。其次,“相思”与上句“相恨”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还巧妙地给我们展示出思妇那复杂微妙的心理。她既恨君不如潮,却又非李益笔下那位意欲“嫁与弄潮儿”的妇女一样泼辣决绝。而是相恨又无奈,恨罢仍相思,思与恨交织融合,难以区分。这种矛盾心理,一方面有助于突出其忠贞不渝,情深于海;另一方面也更真实地反映出封建社会下层妇女孤立无援的不幸命运和深受残害的悲剧性格,因而更具有普遍的典型意义。在当时的罪恶制度下,她们除了默默的忍耐、无望的期待之外,没有其它的选择。故作者所揭示的思妇心理,不仅有对负心汉的谴责,也暗含对黑暗现实的讽谕。第三,“始觉”二字,说明君之薄幸、妾之深情都是在痛苦相思之中悟出,同时还照应了上联,说明那异于常理之问并非来无端绪,而正是相思女子久经失望折磨后之体验所得。这样,便充分地传达出无比深切的酸楚,凄婉动人。 由此可见,白居易诗并非只是例如前人所抨击的那样直露无隐。这首小词既先进经验民歌常用表现手法,质朴简练,天然曳丝,而又言简意赅,柔和而生动地整体表现出来一位与琵琶女身世相同的思妇的繁杂矛盾心理。含蓄深婉,怨而不怒,可说是民间词与文人词融合的典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5b006fcf2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