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的由来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富裕起来的人们在解决了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后,开始追逐更高的精神文化生活,在交通越来越便利的基础上,人们越来越多地走出自己世代居住的小环境,去见识丰富多彩的外面的世界。旅游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国内游、国际游呈现日益火爆的可喜趋势。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2018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55.39亿人次,增长10.8%,入境旅游人数14120万人次,增长1.2%,出境旅游人数14972万人次,增长14.7%。初步测算,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旅游直接就业2826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9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9%。 与旅游联系最密切的是吃和住,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住宿的要求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睡眠需求,追求高质量的住宿环境获得身心愉悦的体验,成为人们的一致追求。 一、民宿的历史和发展 民宿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有研究说来自日本,也有的说来自于法国。探究民宿一词,更多的是来自于英国。公元1960年代初期,英国的西南部与中部人口较稀疏的农家,为了增加收入开始出现民宿,当时的民宿数量并不多,是采用B&B(Bed and Breakfast)的经营方式,它的性质是属于家庭式的招待,这就是英国最早的民宿。 在日本,民宿业确实非常发达,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制度规范。日本民宿的基本特征是:居住在日本民家,体验当地风土人情,衣食住行。日本民宿是商业经济的产物。当日本经济腾飞,普通民众的物质生活变得富裕,有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开始游山玩水,民宿在这种环境下迅猛发展起来。日本各地的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增长起来。一时间这种家庭式旅馆成为最受欢迎的形式。在日本,无论是在热闹繁华的现代都市如东京、大阪,还是在文化蕴涵深厚的古都如京都、奈良,民宿都是随处可见的。 民宿在台湾的发展有很长的历史,最早大规模民宿发展的地区是垦丁国家公园,时间约在1981年左右,当初是解决住宿不足的问题。只是一种简单住宿型态,没有导览或餐饮服务。起因于游憩区假日的大饭店旅馆住宿供应不足或缺乏服务,或登山旅游借住山区房舍工寮缘起,有空屋人家因而起意挂起民宿的招牌,或直接到饭店门口、车站等地招揽游客,而兴起此行业。 民宿在中国的发展,自1980年以前,住宿产品以国营饭店、招待所为主。1980年至1988年,外资进入中国,带来先进管理经验和服务标准,合资或外资单体酒店成为高端酒店市场主体。1989年至1998年,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高端酒店标准化需求,外资、合资和民营酒店数量迅速增加,酒店评星体系逐渐完善。1999年以后,大众出行需求迅速增加,经济型酒店盛行;商务出行是大众出行主体,对于服务标准化的需求催生经济连锁酒店迅速扩张。2012年以后,中国旅游度假需求增长迅速,大众出行主体由商务出行转向个人旅游,居民对于客栈民宿等个体化主题酒店需求增加。而今,客栈民宿市场在中国正处于爆发式增长期。目前旅游民宿经营者有村民、设计师、白领,也有返乡创客、企业家等各界人士,甚至外籍人士。物业类型多种多样,有的是自用住宅,有的是他人住宅,也有的是集体闲置物业。经营方式有的是主业经营,有的是副业经营。因此,我们可以将民宿简单概括为:利用闲置住宿资源,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为外出郊游或远行的旅客提供个性化住宿场所。 国内的民宿业首先出现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处在初级阶段的民宿行业本身多是自发形成,以乡村农家乐为主流,只能提供简单的餐饮娱乐和住宿服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5d76d22c6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