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追梦科学中华医药堪称瑰宝 鼓瑟鼓琴德音孔昭 炎黄儿女问鼎诺奖不愧英豪 作者:王渝生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2015年第10期 王渝生,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技馆研究员,原馆长。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她的父母从中国古籍《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中取出“呦呦”二字作为她的名字,冥冥中似乎确定了屠呦呦这辈子同青蒿素割舍不了的关系。她自己也说过,她的名字就是搞药物研究的。屠呦呦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小时候就对中药有了深刻印象,这促使她后来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屠呦呦在宁波效实中学读高中时,这所百年老校“忠信笃敬”的校训对她一生坚持科研产生了重要影响。效实中学百余年来一直要求学生研究科学第一在尽心与忠心;第二在真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第三在专一,不见异思迁,作辍无常;第四在虚心,不骄人自满。 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她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1955年,屠呦呦大学毕业,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从此,她埋头从事生药、炮制及化学等中药研究,开始了她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当时,正值初创的中医研究院工作条件差,设备简陋,科研人员不足。当时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继承发扬中医药学宝库,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而奋斗的理想,为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屠呦呦增添了力量和信心。 工作伊始,屠呦呦主要从事生药学研究。1956年,全国掀起防治血吸虫病的高潮,她对有效药物半边莲进行了生药学研究;后来,又完成了品种比较复杂的中药银柴胡的生药学研究。这两项成果被相继收入《中药志》。 屠呦呦虽身患结核等慢性疾病,但仍坚持工作,无论到野外采集标本,还是在室内进行实验研究,她都积极主动完成。由于她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1958年,被评为卫生部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60b551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