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露禅赞随笔

时间:2023-01-02 05:35: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杨露禅赞随笔

杨露禅赞随笔

杨式太极祖,五洲永记铭。 清末广府城,蕴育一杰英。 自幼习洪拳,武德令人敬。 三下陈家沟,十载学艺精。 授拳瑞王府,太极名北京。 天下群英会,露禅无不胜。 史称杨无敌,太极显雄风。 声传紫禁城,名达万寿宫。 威震京华地,誉满全国中。 王公争拜师,绵拳妙无穷。 日夜教徒忙,自创杨太极。 子孙秉祖志,太极传万里。 阴阳相济好,男女老幼宜。 强身又健体,活血还顺气。 柔中寓刚技,绵里藏针术。 四两拨千斤,避强击弱处。 弟子遍天下,美名杨四方。 广府千载秀,太极万年昌。

注:杨露禅(17991872),名福魁,又名福同,字露禅,“禅”亦作“蝉”,别号禄缠。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河北古代十大名人之一。清代直隶广平府闫门寨村人。自幼爱惜武艺,先学长拳、洪拳等外家拳。后到广府城推车卖煤土,在太和堂看到一流氓到药店闹事,被一绵拳高手轻轻一推跌倒街上。露禅看到后敬佩不已。后到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德瑚家为僮,著名武师陈长兴每晚至陈德瑚家前厅教授族中弟子,杨露禅殷勤伺候,窥习拳艺,功力大进。一次,陈家师兄弟多人与之较量,皆败于他的手下。长兴喜其敏慧,正式收其为徒,尽传己术。杨露禅正式拜师后。十八年中三下陈家沟,深得陈式太极拳第六


代传人陈长兴先生所传精髓。艺成时,他已是四十岁左右的人了。后经广府人武禹襄举荐到北京瑞王府教拳,后任旗营武术教师。因为武功高强,故有“杨无敌”之称。清代王公、贝勒从学者颇多。杨露禅考虑到这些人的身体素质和保健需要,将自己所学太极拳中的一些高难度功架简化,使姿势较为简单,动作柔和易练,既适合穿长衫、留辫子的人练习,又有益于健身。后经其子、孙修改,定型而成杨式太极拳,并发展成大小两种套路。其特点是:柔和缓慢、舒展大方,速度缓匀,刚柔内含、深藏不露、轻沉兼有。此拳一出,在京、津一带影响很大,学者日众,而这时陈家的太极拳却仍在陈姓内部传递,所以当时的武术传人杨季子写的.诗中,有“谁料豫北陈家拳,却赖冀南杨家传” 的句子。

所传拳术有“凌得起筋,万全其骨,全得其皮”以及“风格匀缓、柔和、舒展大方”,精髓为“松”与“沉”。

这便是民间传说中《杨露禅陈沟偷拳》的真貌。经小说家的艺术加工,如民国初年有人所编的传奇小说《金蝉盗技》等,也由此衍化而来。宫白羽武侠小说《偷拳》和由此书改编的电影《神丐》,就是根据上述杨露禅学艺 故事虚构创作的。

后来,杨露禅的次子杨班侯(1837--1892)传杨式小架太极拳于满族人全佑(18341902),全佑之子鉴泉后从汉姓吴,他将父亲传授的杨式太极拳修改定型,自成一家。此拳的特点是:重神静,长柔化,马弓步时呈川字形和身稍前倾,而又要求斜中寓直。推后时,宁静而不忘动,架式大小适中,动作紧凑 柔和,神志舒静。在社会上流传后,被世人称为“吴式太极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6ca006b54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