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氓简析

时间:2022-03-29 02:10: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诗经-氓》简析

《氓》是春秋时代卫国的一首弃妇诗。诗中通过一个被遗弃的女子对她的恋爱经过以及婚后不幸遭過的痛苦回忆,表现了她对负心的丈夫的恨,对自己的错误恋爱也表示无限的悔恨。但她并不徘徊留恋,雨是抱着“亦已焉哉”的态度,这就表现了她的刚强。同时,通过她的控诉,不仅是对那薄倖的男子而且是对男权社会的强烈控诉,控诉了男子在爱情上反复无常和任意遗弃妇女的罪行。

全诗共六章。第一、二章通过弃妇的回忆,描述了她的恋爱结婚的经过。诗的开头四句,写女主人公在被遗弃后处于极度的痛苦之中,回想起对方来求爱的情景:那男子满脸笑嘻嘻,打着做生意的幌子,想不经过人,直接来取得爱情。当时,诗中的女主人公还是一个天真纯洁的少女,她把自己的爱情献给了他。“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对那男子的依恋、深情。“匡我愆期,子无良媒”,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郑重、诚挚。“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对那男子的温柔、体贴。 当约期已到,女主人公便到城墙上去张望。不见他来,便泣涕涟涟”见他来时,便“载笑载言”。当那男子告诉她求神问ト都没有什么不吉利的话时,她便立即叫他赶车来,“以我贿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女主人公是多么遵守“秋以为期”的诺官,她是多么忠于自已的爱情。 第三、四章写女主人公遭到遗弃后的悔恨不平的感情。在第三章里,诗人笔锋一转,直接抒情。头两句以桑叶的润泽来比喻自己的年青貌美,以至于使那男子“来即我谋”接着又以鸠鸟吃桑葚比喻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里,领起了“于嗟女令,无与士耽!士之耽令,犹可说也;女之耽今,不可说


也”这六句抒情性的议论。这些议论写出了女主人公对男权社会的控诉,每一个字渗透着她的痛苦和不幸,渗透她的悔恨和不平的感情。她以沉重的声音劝告那些与她处在同一地位的妇女,不要去“与士耽”。这是一个遭受损害后的妇女必然会有的较片面的、过激的想法,在当时男尊女卑的现实社会里,这种思想是有它一定的社会基础的。第四章头两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照应了上一章的开头两句,比喻自已的容颜衰老了,那男子也就变心了。“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先诉说在那男子家里过的是苦日子。“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是描述被遗弃回来时路上的情况。女也不爽”是再一次表白自已对爱情的忠贞。在上述的基础上,女主人公才斥责那男子的忘恩负义:“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这种先诉说后指责的写法,更显出女主人公的斥责是理直气些的,那男子的负义是卑鄙的。这一章是全诗的高潮,为以后的毅然决裂莫定了思想基础。

第五章写女主人公国回忆她婚后的不幸生活和受到兄弟讥笑的痛苦。“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可以说是“三岁食贫”的补完描写。尽管女主人公劳苦持家,还是遭到虐待“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这里,那男子的凶暴的丑恶本性暴露无遗了。女主人公回到娘家,又受到兄弟的嘲笑。“兄弟不知咥其笑矣”,不仅说明她的兄弟不体谅她的遭遇,而且说明了当时的社会舆论是不会同情一个被人遗弃的女子的。这一章写了女主人公从感情激动到转入暂时平静,由暂时平静又回复到激动的过程。 第六章从今昔鲜明的对比,写女主人公的怨恨、绝望和毅然决裂的态度。她原想和那男子共同生活到老,但是当他负心后,她也就坚决地离开了他。“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反衬出女主人公的愁怨是无边无际的。但是他们


俩毕竟是相爱过的,因此,在和那男子断绝关系的时候,不禁想起了他们过去两小无猜时的欢乐;“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想起了他们的誓言,“信誓旦旦”然而,这一切并不能减轻她的痛苦,眼前的现实是那男子的负心,使她更加难过和悲伤。所以,最后想到那男子“反是不思”,她就毅然决然地和他决裂:“亦已焉哉!这最后一句是经过反复思考后说出来的,这种那也就算了吧的态度,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刚强。 最后,我们来谈谈这首诗的结构特点。

这首诗是根据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展开其内心活动的。从感情变化来说,先是喜说,后是怨。诗的第三章是这两种感情的转折点。从叙事方面来说,诗中写了初恋时期、许婚、迎娶、婚后生活以及被遗弃等几个阶段,然而贯串整个事件的线索是诗中先后三次提到的洪水。“送子涉淇”那时正是初恋时期,两人情意绵绵,不知不觉已来到淇水之边。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这一次提到淇水是女主人公已被遗弃,过淇水回娘家时的情况。最后一次提到淇水,“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是用以反衬女主人公的哀怨愤恨的感情。这种写作方法使诗中抒情和叙事紧密地结合起来,既使人看到了女主人公的初恋、结婚到被遗弃的整个过程,也使人感触到了她内心深处的悔恨交加的情感。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另一个言而无信、自私自利的凶暴的男子形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7ce93ce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d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