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位一体角度分析淮安的发展现状

时间:2022-07-24 00:58: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五位一体角度分析淮安的发展现状

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日趋完善。

一是新一轮《总规》修编工作圆满完成。围绕将淮安建成苏北重要中心的发展战略,确定了中心城市的性质、规模、都市区空间结构、市域城镇体系、综合交通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重要指标。二是积极开展城乡统筹规划编制工作。按照江苏省的“五个一体化”要求,相关系列规划即将完成并付诸实施。三是进一步优化市域城镇体系。按照“一主四副多点网络化”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做大做强淮安中心城市,打造4个市域次中心城市,着力发展8个重点中心镇,积极培育20个特色小城镇,将116个乡镇归并为53个小城镇。

现代农业的发展带动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手段,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又对现代农业在机制、体制、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给予支持。全市各县区优势主导产业布局已经形成,初步形成了清浦、淮阴区设施蔬菜种植区域;淮安区露地蔬菜、早熟西瓜种植种植区域;涟水、洪泽、金湖水生蔬菜、水禽、水产“三水”产业发展区域;盱眙县丘陵山区开发、果品、中药材和野生蔬菜种植区域。通过实施品牌农业带动战略,现代农业得到长足推进。全市共获得“三品”(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标志1341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296个,绿色食品40个,有机农产品


5个。已制订以“淮米”“淮菜”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129个,其中江苏省地方标准28个、淮安市地方标准52个、企业标准49个。全市粮食总产稳定在90亿斤以上,位居全省第三位;设施农业面积86.89万亩,列全省第四位。全市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家庭农场有76户、注册资金8646万元,均位列全省第一。到201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926元,村集体平均经营性收入19.8万元,乡镇公共财政平均收入在1亿元以上。全市整体上已从温饱向全面小康跨越,预计2014年即可实现以县为单位达小康目标。

城乡客运一体化向前推进。到2013年年底,全市开行城乡客运一体化班线165条,拥有车辆1401台;其中,城市开行乡镇的农村班线127条、车辆1023辆。一体化班车到达全部乡镇。全市有14个乡镇开通镇村公交,设立镇村公交线路35条,投入车辆36辆。城乡客运一体化对解决农民就业、方便学生上学、方便百姓就医、促进农村物流和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看,淮安在城乡发展方面虽然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注重城乡统筹发展,但是,还没有真正试点推行。作为传统农区和经济次发达地区,全市城乡一体化工作还存在许多要解决的问题。

淮安城乡一体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产业发展不平衡

政府更加重视和改善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设,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而忽略了村镇建设同步发展,使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


水平相差很大,产业结构失衡。

淮安城市经济实力不强,难以帮扶经济水平低下的农村 淮安以平原为主,没有像苏南地区靠地理环境优势发展旅游业;淮安也没有大规模的工厂,都是规模很小的企业。可以看出淮安并没有坚实的产业支持。所以在农村经济发展如此低下的情况下,仅靠经济实力薄弱的中心城市地带帮扶大面积的农村,并推行城乡一体化,难度相当大。

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例不协调

政府将大笔资金投资城市建设,在城市中,一座座高楼大厦,政府办公楼处处可见,它们大多很壮观,当然投资也是上亿的;道路维修效率低下,使建设成本增加,政府投资也相应提高;相比之下,一些小工程,比如,城市环境维护等等。在城市,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并没有真正涉及城市居民利益,道路垃圾箱安置量不合理、城市绿化率严重低下......这些都说明了淮安城市发展内部不协调,更不要提及农村。在农村,农村存在大量土地荒芜现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村建设并没有将科技放在首要位置,大多还是靠经验种植;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可以说是脏、乱、差......这些都需要政府的重视与投资,只有将农村当做城市建设,才能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8ccfc15bf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