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分析

时间:2022-04-08 05:28: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复旦投毒事件的社会心理学分析与反思

复旦大学同寝室的林某因生活琐事与黄某关系不和,心存不满,经事先预谋,331日中午,将其做实验后剩余并存放在实验室内的剧毒化合物带至寝室,注入饮水机槽,以致黄某喝了饮水机的水中毒。41日,复旦大学2010级在读医科研究生黄洋出现身体不适。当晚即被送至医院就诊。入院后,黄洋病情加重。416日,黄洋在医院经过十多天的治疗后不治身亡。复旦投毒事件再一次引发了社会对名高校生心理素质的大讨论,是什么摧毁了两个风华正茂的人才?是什么让室友之间树起了一道心墙?是什么让林某对生命如此冷漠?

伤害他人培养憎恨:

伤害一个无辜的人会贬低和蔑视受害者。士兵开始拒绝杀戮,很快地,他们就不再拒绝甚至变得对待敌人失去人性。道德脱离(Moral disengagement: 相信这是受害者应得的命运。

林某先是拿那些毒药来在小老鼠身上做实验的,他做多了实验,心也变狠了,以致最后林某狠心下毒害死自己的室友黄某,这些只会让他失去道德与自由甚至更多,而黄某则失去了宝贵的生命,然而林某的内心世界真的得到满足了吗?伤害他人培养的是憎恨。 聚光灯效应:

我们一般认为,其他人会对自己的外表和行为投入相当的关注。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往他人的关注要比自己预想的要少。有时候我们总是不经意的把自己的问题放到无限大,我们出丑时总以为人家会注意到,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人家或许当时会注意到可事后马上就忘了。没有人会像你自己那样关注自己的。

事件中的林某正是因为如此,不断的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事扩大化,以致自己与外界的心墙被越筑越厚,自己的心胸也越来越小。直至最后做了害人不利己之事。如果当初他能将生活琐事化小,不把琐事扩大化,也许就不会发生这次残酷的命案。 自尊的威胁:

为了维持自尊,兄弟、朋友和夫妻关系中,任何一方的成功,可能比陌生人的成功更容易产生威胁感。研究证明,社会拒绝会降低我们的自尊,同时增强我们渴望被接受的意愿。为了平衡自己缺乏魅力,能力不足的感觉,我们会通过自我展现,在其他地方寻求社会接纳和认同。

事件中林某因为自己没能读自己喜欢的专业,就算提升到博士也不是他喜欢的专业,同寝室的黄某则能读自己喜欢的专业而且能提升博士,见此林某的内心不免产生了嫉妒,致眼里只看到他人获得的掌声与鲜花,而看不到他人的努力与付出及他自己的成功。 自我中心性:

人类是社会性的生物,其所生活的环境,所交往的人都会对心理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即便是一种暂时氛围,也能对我们的行为产生意料之外的巨大作用。人类心理一方面依存于群体,另一方面又极其在意自己的利益,看似十分矛盾。但人类对群体的依存,正是为了更有效的维护自己的安全和利益,这一点在进化的角度无可厚非。


如今的许多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及家人的过分溺爱使得他们形成了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事件中的林某是家里的佼佼者自然父母很多事对他都是百依百顺,而当他在与同是佼佼者的黄某相处时必定少不了摩擦,彼此心里都会认为自己才有理,而对方永远都是错的,随着摩擦的升级及心理素质的不过关就导致了林某越过法律底线害人。 归因时的自我服务偏差:

将积极的结果归因于自己,将消极的结果归因于其他因素 例子:

发生交通事故时,一般司机都会这么说:“一辆看不见的车不知从哪里跑出来,撞到了我的车,然后又消失了”

成功人士自传中,通常强调得最多的,是与自身努力相关的因素 事件中的林某会做出杀害同窗之事,想必他在与他人相处时必定经常性的将积极的结果归因于自己,将消极的结果归因于他人或其他事物。以致心中对他人只有厌恨,从不没有感激。 透明度错觉:

透明度错觉:实际上,注意到我们的人比我们认为的要少,我们总能敏锐的觉察到自己的情绪,于是就常常出现透明度错觉。我们假设,如果我们意识到的自己很快乐,我们的面容就会清楚地表现出这种快乐并且使别人注意到,事实上,我们可能比自己意识到的还要模糊不清。

我们同样会高估自己的社交失误和公众心理疏忽的明显度。比如说,如果我们按了图书馆的警铃,或者自己是宴会上唯一没有为主人准备礼物的客人,我们可能非常苦恼(“大家都以为我是一个怪人”但是研究发现我们所受的折磨,别人不太可能会注意到,还可能很快就会忘记。也就是说,其实别人并没有像我们自己那样注意我们。

林某的自卑心理的产生与增加就是透明度错觉的一个典型范例,一个高校生不仅要有才更加注重其是否会做人!生活在大集体中应该融入集体,不开心的时候就应该向好友诉说,不要指望他人能够读懂你的内心,只有你说出来,他人才能帮到你。不要等到一发不可收拾了才来后悔。 总结

如此看来,最令人恐怖的从来都不是有毒物质,也不是杀人致死,而是人心。那一颗颗漠视生命的心,一颗颗扭曲的心灵,震惊社会。类似极端事件仍属于个案,并不代表今天的大学生。但是犹如硬是教育所关注的功利性,让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困境成为当代学子最为突出的四大心病 正是过度竞争、文化差异、生活习惯不同、缺乏包容等导致学生之间矛盾不断。如果不能及时关心、疏导排解这些心病,任由恶性生长,就可能出现又一个林某浩

教育者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负有义不容辞的职责。通过复旦大学的这起投毒事件,各高校应该重视学生心理疏导,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整个教育体系中去,更多的着力提高学生的心理调控和适应能力,提升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要给学生提供帮助渠道,让学生有心理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疏导。更为重要的是,教育者应该与全社会共同携手起来,立健全一个大学生心理问题筛查、干预、控制、跟踪一体化的工作机制,早期发现问题并作出果断及时的处置,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91cd89476eeaeaad0f330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