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期刊(SCI、SSCI等)标准评价学术水平合理吗? 当今现象: 在当今的学术界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他们不去注重科研项目本身的研究,而去专注于论文发表的数量,发表的期刊是否属于核心期刊!看到这样的情况不禁让人心寒。他们这些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高素质人才,本应该把精力放在在所研究领域的最前端,恪守自己的职责,可是为何都在沉溺于追逐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难道以核心期刊标准评价学术水平真的合理吗?为了更深入的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下核心期刊的定义! 核心期刊定义: 所谓核心期刊,是指从同类期刊中,通过一定的方法,筛选出学术水平较高、信息水平较丰富的期刊,作为图书馆采访、典藏与读者利用的参考。 长期研究核心期刊问题、并著有《核心期刊与期刊评价》一书的《南通大学社科学报》执行副主编钱荣贵曾经说道:核心期刊的概念是个“舶来品”,最早是由英国文献学家布拉德福于20世纪30年代初提出的。布拉德福的研究发现某时期某学科1/3的论文刊登在3.2%的期刊上;196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了二次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发现75%的文献出现在10%的期刊中;1971年,SCI(科学引文索引)的创始人加菲尔德统计了参考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情况,发现24%的引文出现在 1.25%的期刊上。上述研究表明,越是高质量的期刊,其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被引指数就越集中,从而派生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核心期刊。核心期刊之名,源自西文“corejournals”。1973年,我国的《国外书讯》杂志率先译介西方的核心期刊理论及国外科技核心期刊表。 钱荣贵认为,核心期刊的引进,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1973年前后,国内经济凋敝,文化式微,图书馆经济更是拮据,在此情况下,译介国外各科技领域核心期刊,其意义就在于帮助图书馆了解国外科技期刊,以期国内图书馆能以“最少的经费订购最为有用的国外期刊”。 “核心期刊引进后,虽然很快克服了„水土不服‟的问题,在图书情报界生根、发芽,但当时只是作为一种纯粹的学术参考工具,并没有在学术界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可以说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 但这一局面在上世纪90年代末被彻底打破,由于国内普遍运用核心期刊来作为论文评价和学术期刊评价的主要依据,并且相关主管部门在学位点建设和职称评定中也大量参照核心期刊,使核心期刊的功能极度泛化。而进入新世纪以来, “重量不重质,重刊不重文”的学术风气愈演愈烈,进一步强化了核心期刊的作用。 核心期刊的功用: 1、为优选期刊、节省经费和馆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数量众多,任何一个单位都不可能把所有期刊订全,这不仅是经费不允许,馆藏空间也不允许,因此需精选质量较好的期刊订购。核心期刊的研究最初是为图书情报部门优化馆藏服务的。利用有限的经费,选择、收藏最有价值、最大信息量的期刊,是图书情报单位要考虑的问题。许多图书馆直接或间接利用各种核心期刊表,为订购期刊服务,不仅节省了宝贵的经费,而且提高了馆藏期刊质量,用较少经费获取较多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以满足读者需求,降低拒借率。同时,它对于收藏单位确定馆藏核心期刊或馆藏重要期刊起着较大的参考作用,能指导图书情报部门通过核对核心期刊表,调整订购的刊种,并可指导图书情报部门对馆藏期刊进行合理剔除。 2、为图书馆指导读者阅读提供依据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现刊20万种左右,一个科研人员,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期刊,要想将本学科范围内的期刊全部浏览或阅读一遍是不可能的。毫无疑问,任何科研人员都只能有选择地重点阅读本专业的核心文献。核心期刊可指导期刊信息服务人员向用户推荐较有价值的期刊,为用户利用较少时间获取最大信息量提供了帮助,并指导参考咨询人员选择重要期刊进行信息开发。 3、为科研管理和科研机构扩大影响、提高水平服务 学术机构通过鼓励本单位科研人员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成果,可以提高本单位的学术地位。科研和人事管理部门可通过掌握本单位科研人员在核心期刊上的发文情况,来了解本单位在各学科领域中的学术地位和在学术界的影响,并确定学术带头人,从而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和用人措施,加强和改善科研管理工作。同时,科研人员通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扩大交流与影响,并通过对自身的了解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水平和效率。 4、为期刊扩大影响,提高学术水平服务 期刊编辑者,长期以来希望自己编辑的期刊以及从事的编辑工作能更多地为社会所承认,一旦他们的期刊入选核心期刊表,期刊的影响随之扩大,发行量增多,期刊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上升。同时,期刊能吸引更多的高水平来稿,进而不断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提高期刊的质量。 尽管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尚未正式颁布官方的核心期刊表,但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正式文件如新闻出版署《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标准(试行)》、《科技期刊学术评估标准》中都已认可了核心期刊在评价期刊学术、业务水平方面的作用。 5、为期刊论文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在科研成果中,研究论文占有较大比重,对研究论文的学术水平评价成为科研成果评价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对研究论文的评价长期以来采用专家评议来完成,由于其公正性、客观性、规范性比较差,近年来人们逐渐趋向于以期刊的质量来衡量、评价研究论文的学术水平。核心期刊是按照科学的方法和指标评选出的、审稿制度严格的、学术质量高的期刊。利用核心期刊来鉴别论文的质量,不仅能简化评价手续、提高评价效率,而且能解决因评审者研究领域不同或是外行而无法公正评价论文水平的难题。利用核心期刊评价论文质量,可供对科研人员的成果评价、专业职务评定以及评优、晋升等参考。 核心期刊的魅力何在? 据了解,目前在全国各高校和科研院所,核心期刊论文的发表数量,已成为考核的“硬指标”。以中部某高校评定社会科学类教授为例,该校对教职员工的申报资格,给出了明确的数量要求。按照规定,只有具备以下基本条件才有资格申请教授职称:“独立撰写并出版一部15万字以上高水平学术专著或参编21世纪课程教材和研究生教学用书,并具备下列条件中的一项: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8篇以上学术论文,其中5篇以上为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论文;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8篇以上学术论文,其中1篇以上为一类期刊论文;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8篇以上学术论文,其中2篇以上为二类期刊论文。” 纵观整个社会,不仅仅是高校,社会上各个部门、机构、行业,都要用发论文的数量作为评职称的标准,所以就会出现即使收取一定的版面费,大家还是挤破头皮争着去发,这个背后其实有笔帐可以好好算算,发文章虽然要缴纳一定的版面费,但是文章见杂志了,以后毕业不愁了、评职称也有了依据,更有单位,只要个人能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单位就可以直接奖励现金,可以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量就直接决定了个人金钱、荣誉、地位,发的越多,获利就越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ad2f8104431b90d6c85c7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