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出路

时间:2022-05-12 15:43:3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作者简介】 李陶,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哲学

【中图分类号】 f842.67;c9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4-0009-02

由于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很多,“老龄化”这个词语在二十世纪后期逐渐盛行起来。据不完全统计,当前男性的平均寿命达到了73岁,女性的寿命更长,达到了78岁。人的寿命延长,国家的社会保障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对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挑战,这也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面临的难题,建立新型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大势所趋。

一、中国“老龄化”社会发展的趋势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老龄”人口越来越多,并呈继续增长之势。据统计,在2000年时,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了1.3亿,10年之后达到了1.66亿。以此预测,在2030年将达到3.41亿,2050年将达到4.35亿。与此同时,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在不断加大。2000年时,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0.24%2010年这个数据变成了12.21%2030年将达到23.08%2050年将达到30.46%。中国从20202050这个时间段内,老龄人口的比重将会增加一倍左右,所占比例每两年就会提高一个百分点。这个增长趋势主要从60岁算起,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增长趋势同60岁的大致相同的。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到,21世纪中叶,中国所有人口中将有三分之一白发苍苍的老人。 二、老龄人口增多导致的问题

1. 老龄人口增多会增加整个社会的养老负担

新中国建立以后,人口迅速增加。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的老龄化步伐加快,老龄人口负担系数呈现上升状态,但增幅不是很大,从上世纪70年代到2000年,30年的时间仅增加了2.32%,平均每年增长不到0.08%。从2000年到2010年这十年时间里,增加了1.32%2010年到2050年这40年间,每十年老龄负担系数将分别增加5.43%7.18%11.16%2.39%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2030年到2040年这十年时间是老龄人口负担系数增长最快的十年,其次为2020年到2030年这十年间。老龄负担系数的增加,无疑使整个社会的负担增大,同时也会影响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也会受到重大影响。 2. 老龄人口增多导致离退休费开支增多

按照国家当前的法律规定,男性达到60周岁,女性达到55周岁即为法定退休年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以后,国家会按照相关政策发放退休金。在当前老龄化趋势不断增长的前提下,不断增多的退休金也会成为社会的负担。2000年时,全国总共发放退休2733.3亿元,之后每年逐年上升,随着老龄人口越来越多,发放的退休金比例也在不断增大,这占了国家财政支出的很大一部分。由于以往的隐形债务逐渐显性化,国家需要花很大的气力去筹措养老保险金,目前的养老保险金体制面临支出增多和收入减少的问题。 3. 老龄人口增多导致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及投资运营方式转变

随着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家当前的养老保险金管理制度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了,制度建设跟不上会导致管理不到位,保险金的收支都会出现问题,甚至还会出现挪用、挤占这种恶劣情况,影响到基金的收支平衡。还要指出的是,现实中,有很大一部分基金投资到很多地方,但并没有实现增值,甚至难以保值,长此以往,很难支付越来越庞大的退休队伍。

4. 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覆盖面过窄,难以应付增长迅速的老龄人口

我国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奉行的是“广覆盖、低水平”的原则,但国家当时在设计方案的时候,并没有把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纳入社会保险的统筹范围之内。所以,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可以分为几大块:农村地区主要依靠自己和家庭养老,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试行以自己缴费和集体补助的养老形式,没有被纳入整个社会的养老统筹;企业和部分自己收


支的事业单位职工已经被纳入了社会养老保险的范畴;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主要依靠国家财政以及单位自生的养老保险。还有要指出的就是部分城镇中小企业职工,这部分人群拥有基本的养老保险,但面临着覆盖面窄、待遇不统一等问题,甚至一些私营小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的职工没有享受到社会养老保险,这些问题向未来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三、“老龄化”社会下养老保险制度的出路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国家应该积极面对,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问题:

1. 适当提高退休年龄,严格控制“内退”和提前退休

中国当前规定男性达到60岁,女性达到55岁即达到法定退休年龄。随着我国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也在整体提高,法律规定的退休年龄到现在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了。在当前的医疗水平下,男性60岁,女性55岁时,有很多人仍然可以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尤其是一些重要工作岗位,退休过早会导致人才断层,所以必须延长退休年龄。这样可以平衡养老保险金的收支状况,缓解老龄人口高峰到来的危机。国家当前已经在考虑延长退休年龄,部分地区和部分岗位延迟五年,但还处于讨论、研究阶段。从大环境来看,延长退休年龄是大势所趋,阶梯式退休方式必然会成为主要选择。 2. 改变养老保险“覆盖面低”的缺点,促进社会公平

国家倡导构建和谐社会,但就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而言,还有许多地方不完善。地区性差异、级别差异等违背了公平性原则,亟待解决。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加以解决:第一,要以人为本,针对城乡不同群体,建立养老保险制度,使整个养老保险体系覆盖到社会每一群体,让每位老人都能享受到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第二,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鼓励有经济能力的农民工和更多的私有制企业职工加入社会保险养老体系。第三,充分发动市场的作用,在省与省、市与市、城与乡之间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关系,做到无缝衔接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

3. 完善法律,增强法律监督

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支撑,所以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当人民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法可依。这相当于为拿钱出来缴纳社会养老保险的职工和农民注射了一剂强心针,同时也是我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迈出的重要一步。在完善法律之后,还要建立相对透明的监督体系,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主客体、基金运用等方面加以监督,对主客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也要加以界定,用以规范政府、企业和职工的权利义务。 4. 发展企业年金,给予税收优惠

发展企业年金,给企业税收优惠,这有利于缓解养老保险制度的压力,使之成为小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一个重要补充。同时,这还有利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发展,这是因为不断壮大的企业年金可以为资本市场提供重要的资金来源,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发展。 5. 账户落到实处,提高应对未来养老保险压力的能力

中国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施行的是“统账结合”模式,国务院向各省下达文件并在全国进行了推广。但问题是,这个文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主要是因为转轨以后统筹基金的当期支付出现了缺口。出现这样的问题,各省市的社保部门都采取相关措施,挪用了账户资金,以此来填补这个缺口,导致账户资金亏空,无法形成真实的积累,只起了一个名义的作用,这和国家当时下达文件的初衷是相违背的。鉴于这种情况,必须做实账户,使个人账户保险基金保值,甚至是增值,这也有利于投资性的养老保险制度施行,对应对未来的人口老龄化风险有重大意义。

综合来看,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已经不可避免,人口红利已经接近枯竭,这是我们当前必须面对的国情。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让“尊老”的传统继续保持下去,让老人老有所依,建立一个新型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势在必行,这也是国家安定、人民幸福的基


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b4c4982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