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113页、114页内容及自主练习第一题 教学目标: 1、借助实例通过观察与对比,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 2、经历数据、统计图的分析过程,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会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 教学难点:能读懂并会描述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征。 课前准备: 课件,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愿意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为什么? 遇到以下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课件出示被各类物品及垃圾等包围的城市图片。导入情境图内容。同学们去过威海吗?威海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荣获了2003年度全球改善人居环境最高奖——联合国人居奖。为什么威海市是最适合人们居住的城市呢?让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奥秘。 课件出示113页情境图。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 1998—2002年威海市新水取水量的变化情况怎样呢?„„)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多,由于时间关系本节课我们只解决问题一,以下问题以后在解决。 1、出示问题一: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怎样呢? 为了更直观的描述这组数据,我们可以将它绘制成什么统计图?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 2、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吧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 阅读教材114页的内容,谈一谈,如何绘制折现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何优越性? 3、以小组的形式研讨并解决以上问题。 三、汇报交流 1、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1)读懂统计表、统计坐标图。 (2)根据数据确定纵轴数据。 (3)根据数据确定各年日处理垃圾的吨数,在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2、绘制成折线统计图。 (1)读懂统计表、统计坐标图。 (2)根据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 (3)用线段依次连接各点。便绘制成了折线统计图。 3、从折线统计图既可以清楚的看出每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吨数,又可以清楚的看出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吨数的变化情况。 4、问题讨论: 根据我们对统计表进行分析,制成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都可以,你觉得解决“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这样的问题用那种方法比较合适?为什么? 四、概括总结、拓展提升 解决像“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这样的问题,最好用折线统计图,因为它既可以清楚的看出每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吨数,又可以清楚的看出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理吨数的变化情况。能直观地反映出事情的变化情况。 五、自主练习,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同位交流然后找几名学生分别回答。 (提醒学生解决各小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折线统计图,以图为根据回答各问题。另外要特别关注学生对第4小题的回答。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思考。) 2、用老师发的统计图试着将教材114页的威海市1998—2002年垃圾无害化日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bdafbb6c77da26925c5b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