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人文,老死不相往来?——从语言学习中体会两种文化的融合

时间:2022-12-18 21:58:2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科学与人文,老死不相往来? ——从语言学习中体会两种文化的融合 摘要:

通过本学期对“物理与文化”课程的学习和研究,让笔者深刻地意识到,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这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且,笔者作为朝鲜语专业的学生,更将自己语言学习的经历以及人文文化体验与科学文化、科学精神结合到一起,有深刻体会。同时,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以及对当今的社会思考,我们不难发现,现如今,要将两种文化更紧密的联系到一起,对于人才培养是刻不容缓并且相当重要的。

关键字:以人为本,语言和科学的融合,人才培养

正文:

科学与人文,这对看似是对立的词,是否是真的老死不相往来?其实不然,它们内在有着很多的联系和一致性,并且兼容并包。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并结合自身的朝鲜语学习,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本文也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精神的融合,并结合语言学习做出深刻体会。

一. 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内在的一致性

事实上,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并非相互排斥、互不相容,它们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第一,两者的出发点都是人,并都以人为归宿,以人为本。在西方,以人为本的思想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可以看作是以人为本思想的最早宣言。⑴人生有三大问题,在这三大问题中,科学关注的是人与物的问题,人文关注的是人与他人和人自身的问题。还是拿古希腊来说,作为西方文化的摇篮,希腊哲学一方面探讨了对宇宙本体的探究,导致了一种求取自然知识的科学精神理性准则;另一方面是对人类自身的探究,导致了一种求取道德良知的宗教精神神学体系。⑵前者探讨了宇宙万物与我的相互关系,而后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宗教神学是最深刻的人学,正如恩格斯所说:“一切宗教的内容都是以人为本原。其实,只要稍作总结、推广和类比,便可以轻松地学好一门外语的语法。以下,就从一些简单的韩语语法结构来作说明。

例一:韩国语与汉语的语序不同,一般是“主语+宾语+谓语(sov)。即: 나 신문 보다 s o v 报纸

由例一中,我们发现,只要掌握并记住韩国语和汉语中的语序不同,就能知道,所有的韩国语都是这样的“主++谓”的结构,由此就能推广到所有的韩国语的语法结构中,于是,再复杂的语句,都能以此来解构句中的语法结构。这其中就运用到了归纳和推广的科学方法。 例二:ㅂ/습니다

“–ㅂ니다, 습니다 是陈述式终结词尾。用于谓词词干后面。表示一种尊敬的语气。( 韩语 中,动词, 形容词都以’结尾。”前面的部分被称为词干)当听话者比说话者年纪大,或听话者是说话者的上级,听话者与说话者不很熟悉时,使用“–ㅂ/습니다,这是表示尊敬的格式。词干为开音节时,用“–ㅂ니다,词干为闭音节时,用“습니다。⑹

由例二中,我们得知,韩国语的发音是有开音节和闭音节之分,这就会导致,在运用终结词尾时的区别。所以,通过这样的对比,抓住异常,我们就能掌握其中的规律,从而举一反三,明白其中的语法要领。


2. 态度和精神上:语言学习同样需要有坚定地毅力、浓厚的兴趣、严谨的态度。

法拉第用了14年的时间才逐步形成和提出“场”的概念;居里夫人更是在条件相当艰苦的情况下,靠着顽强的毅力,不断探索和研究,最终发现了放射性物质„„科学家们的故事,都告诉了我们科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科学家的毅力来完成伟大的发现和探索。这与语言的学习过程是如出一辙。语言的学习,也绝不是可以速成的,它需要长时间的操练和不懈的毅力,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好一门语言。正如张海迪的事例,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和德语,并翻译了许多英文小说。对于一个患有脊髓病和高位截瘫的人来说,是多么的不容易。如果没有超乎常人的顽强毅力,将如何完成这些?

同时,严谨的态度和对科学浓厚的兴趣也是许多科学家所必备的素质。而在语言学习中,则更是如此。要学好语言,首先要对语言发生强烈的兴趣。不能以为自己是个作者,应该意新语工,高人一等,才要学一套遣词造句的本领。如果我不爱语言,不感到文学语言的魅惑力量,不能沉醉在丰富深刻的人民语言的奇妙世界里,那便是“缘木求鱼”,空有一个决心,是学不好如何使用语言的奥妙的。要爱语言,要着迷,语言的妙境才能领会得到,之后,才能谈到学着掌握语言,学着使笔下生花,创造同样真实、生动、迷人的语言境界。⑺而且,语言的学习,如果不严谨,就会发现在语义上有很大偏差,所以,细微的差别都会影响语义的正确性。

3. 哲学观念上:需要用不断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语言,语言也在不断地演变和进化。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地被人们接受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如何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等到这种一经接受了的观点被推翻以后,又会有一种意想不到和完全新的发展,它又成为一个新的哲学观点的源泉。⑻正是因为许多科学家有了这样的哲学思想的引导,才促使他们不满足于原先领域的知识和概念框架,不断地审视和怀疑,用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去探索。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成千上万种语言,经过历史风雨的冲刷,至今世界上还有几千种语言。在人类语言的最初阶段,是采用“音、意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表达事物的。人们是用一个单音节来表示一个事物的,所以,人类语言最初都是单音节词的语言。相对于“多音节词语言”而言,我们可以称为“单音节词语言” 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原先的语言的内容肯定会在某些时候在表达时受到限制,因为相对于人类想要抒发的内容而言,原先的语言比较有限。因而,出现了词汇的扩充、语义扩大、语义缩小、一词多义等等语言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现象,以此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情感表达的需求。

所以,在哲学观念上,这种发展变化和不断突破的观念,在语言发展和科学发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而,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语言现象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这将更有利于我们的语言学习。

4. 在实践上,语言也需要不断地通过实践运用,才能体现语言的价值所在。 杨叔子曾经提到:“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实践是最大、最活的教科书;三,能力来源于实践;四,品德来源于实践;五,创新来源于实践。”⑼的确,空有理论的科学就仿佛是在纸上谈兵,隔靴搔痒。只有把科学运用到实际中,才能发挥科学的伟大作用,造福于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当然,这也是离不开人文科学的引导,才能让科学正确的为人类服务。

而语言,则更加是如此。听话和说话,构成了人生在世的一种主要“活着”的方式;“话”必须在“说”流动中才有意义。⑽就拿笔者自身学习韩国语的经历来说,如果没有每日的语言对话的联系和训练,那么,语言的学习就只是停留在了纸面上,就如同科学的研究只停留在了理论上一样,一切都是空谈。只有在不断地运用中操练,才能熟练地掌握一门语言,否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c42761eba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