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九曲亭记①(宋)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②,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③,陂拖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豁。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 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日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 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④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 ①武昌九曲亭:据《清一统志》载,九曲亭在武昌县西九曲岭,为孙吴遗迹,宋苏轼重建,苏辙有记。②齐安:古郡名,即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武昌诸山:指樊山,又名袁山。④洒然:惊异貌。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 绝:隔绝 B.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 易:轻视 C.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 适:到 D.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 席:坐 10.下面全都表现苏轼“适意而乐”的一项是 ( ) ①穷山之深,力极而息 ②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 ③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④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 ⑤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 ⑥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 .②④⑤⑥ D.①②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叙述了苏轼重建武昌九曲亭的事情,阐发了苏轼“适意为悦”的思想情趣,表现出苏轼于游乐山水中自有磊落胸怀和洒脱风度的气概。 B.文章第一段首先交代了苏轼好游武昌诸山,并于此建亭,然后指出苏轼在黄州三年“不知其久”的原因,说明苏轼在失意中善于自得其乐。 C.文章第二段具体说明重建九曲亭的经过,含蓄地赞美苏轼此举兴废利众,符合天意,而苏轼本人也从中获得了极大乐趣。 D.本文语言明净,条理清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情景相融,浑然一体。文章最后议论苏轼所追求 “适意为悦”,不计较个人的功利得失,处世为人“无愧于中.无责于外”,委婉地说出了苏轼建亭的目的。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3分) (2)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3分)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3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用“/”给画线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吴人有养猴于笼十年,怜而放之,信宿(没过两夜)而辄归曰未远乎异而舍诸大谷猿久笼而忘其习遂无所得食鸣而死。 (刘基《郁离子》) 答案: 9、B(B项“易”应解释为“换取、交换”。) 10、D(③⑥不属于“适意而乐”) 11、B(B项,“并于此建亭”的说法不当。) 12、(1)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向南而去。(“杖策”,拄着拐杖1分;“南”,名词作动词,向南而去,1分;大意1分) (2)只要心中不觉得惭愧,在外不受到人家的指责,就不妨暂且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中”,内心1分;“无责于外”,句式1分;大意1分) (3)(他们)砍来木棍做兵器,举着竹竿做旗帜,天下百姓像云那样聚拢来,像回声那样应和,(许多人)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陈涉)。(“云”和“响”名词作状语,1分;“赢”担负 1分;大意1分) 13、信宿(没过两夜)而辄归∕曰∕未远乎∕异而舍诸大谷∕猿久笼而忘其习∕遂无所得食∕鸣而死。 译文:有个人用笼子养了一只猿猴,已经十年了,心里十分怜悯它,就把它放了。过了两天这只猿猴又回了。这人心里想:“是不是放得还不够远的。”于是,他就派人抬着猿猴,一直送到深山大谷里。这只猿猴由于长期生活在笼子里,温饱不愁,忘记在野外觅食的习性,最后得不到食物,哀鸣而死了。 (每处0.5分,断句超过6处,每多一处扣0.5分,扣完本小题分为止。) 【参考译文】子瞻被贬到齐安,在长江边上建房居住。齐安没有名山,而长江南岸武昌的樊山,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山谷幽深寂静。里面有佛塔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豁寺。(它们)背靠山梁,面临山沟,隐蔽在茂密的松树枥(同“栎”)树丛中,空寂清静,与世隔绝,见不到车马往来的痕迹。每当风停了,大阳出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向南而去。山中有几个青年儒生,待客热情,喜游山水,(他们)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 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走到深山尽处,力气尽了便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竟至忘记了回去,往往留在山上过夜。像这样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很久。 然而将往西山去时,从青松翠柏之间经过,走过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会见到稍微干坦的地方, 游览者走到这里一定会在此休息。人们靠在嶙峋怪石上玩赏,躲在茂密林荫下小憩,向下可看见滚滚大江,向上可仰望山丘,旁边可扫视小溪幽谷,风云变化和树林山脚正面、背面的种种景象,都在人们身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d1b039168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