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动物的运动 (1) 动物的行为是指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2) 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的。 (3) 人有206块骨 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 躯干骨(半活动) 四肢骨(能活动) 能活动的骨连结(关节) (4人有26块脊椎骨(半活动骨连结) 关节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包绕关节)、关节腔(有滑液,使关节活动灵活)、关节窝、关节软骨(缓冲作用)。 其中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关节面。 (6)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即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 (7)人体主要的关节: 上肢 肩关节 肘关节 腕关节 指关节 下肢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趾关节 所有脊椎动物都有关节。 (9)运动时,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容易受伤。 (10)如何在运动中保护关节:一、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 二、运动强度应适当; 三、佩戴护腕和护膝。 (11)骨骼肌(是器官)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12)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13)为什么骨骼肌能牵动骨: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14)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15)人全身有六百多块骨骼肌,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16)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17)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二、动物的行为 (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2)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的行为大致可分为两类: ①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如:蜜蜂采蜜、蜘蛛结网、蚂蚁做巢、小鸟喂鱼、吃梅分泌唾液。 ②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如:大山雀偷饮牛奶、黑猩猩取食香蕉、蚯蚓走迷宫、谈梅止渴、望梅止渴。 (3)社会行为: ①含义: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所具有的一系列行为。 ②重要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如:白蚁群体、狒狒群体、蜜蜂等。 ③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方式:通过各种动作、声音、气味随时交流信息。 ④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 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⑤意义:使动物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 (4)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d533db1d2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