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英译:敕勒歌(南北朝·佚名) 古诗英译:敕勒歌(南北朝 · 佚名) Ode to our Highlands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Where our Highlands lie, where our soaring Mt.Yin is close by, a vaulted dome is the sky, an Mongolian tent looks like. Roped on four coners,it has all inside. Where the blue sky extends, where the vast pasture expands, where gentle wind blows, where grasses are bending low, grazing livestock is promptly exposed. “译”后记: 1、这是一首歌颂自己家乡无限美好的民歌,所以英语“追加”“形合词”our,这就是汉语“意合”语言的优势:“说破不道破”,自己“意合”就是。 2、所谓的汉语古诗词“英译”(if any at all,I doubt it),似乎有两个“流派”(if any at all again):英语表达时尽量去掉英语固有的“形合”语言特征的“去形合”派,二是英语表达时尽量“照顾”英语固有语言形态的“附形合”派。 前者尽量让英语这个“高鼻梁”,“大眼睛”脸部特征的“美国鬼子”尽量“削”去他固有的高鼻梁“扮演”扁平鼻子的中国人,结果是既不像美国人,也不是中国人。 而中国人呢?因为天生的扁平鼻子(单音节,意合),演什么角色都方便和千变万化:我可以垫高鼻子“演”你,你总不能“削”半个鼻子“演”我吧? 在汉语古诗词“英译”(if any at all)这个问题上,汉语和英语的各自与生俱来的特点,跟中美“演员”之间的关系是不是一模一样? 所以,我“反对”在把汉语古诗词“英译”时,刻意去“阉割”英语固有的“高鼻梁”,让他“更像”中国人(唐诗)。 而一首“英语诗歌”翻译成汉语时,汉语这个“单音节”,“意合”的扁平鼻子“演员”就灵活多变了,可以“垫高鼻子”,“就着”英语原句的“形合”特征表达,也可以“削掉”英语高鼻梁,用“意合”手法表达。 个人观点:不要动不动就把英语的“形合”这个“高鼻梁”随便“割来割去”了,会疼死他的,要它小命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eb773db5d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