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养生观探嵇康生命中的高士情怀

时间:2023-02-17 09:22: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养生观探嵇康生命中的高士情怀

作者:史菲

来源:《神州》2012年第21

摘要:嵇康是魏晋竹林玄学的代表人物,其养生重在养神之观念成为魏晋玄学养生思想的主要代表。文章结合文学、美学、哲学等相关理论,从嵇康的养生观念探讨其生命哲学所折射出的高士情怀及其文化蕴涵。

关键词:嵇康 玄学 养生观 高士情怀

高士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出现较早的一个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见于文献记载,从文化发展上看,高士一词传达了中国古代哲学穷则独善其身的隐逸文化内涵。由于隐逸注重的是对世俗功利的排斥与超越,隐逸之士多追求内心的纯净与平和,在回归自然、自我的精神境界中得到陶冶与满足,因远离富贵、功名,甘守清贫、凡庶的清誉而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崇敬,于是人们把这些人称为高士

生于魏晋正始年间的嵇康是中国隐逸文化的学术代表之一,在持续的社会动乱和残酷的政治斗争面前,对以司马氏集团为代表的统治者失去了信心,对君权神授和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家思想产生了怀疑,在理想与现实的剧烈碰撞后,嵇康陷入了对自身生存状况的追问、困惑与痛苦的彷徨之中,开始重新体会人生、思考自身命运和人生价值。他以一种彻底否定名教的态度,由儒至道,提出了越名教任自然的玄学主张。

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道家,对个体生命有着很强烈的终极关怀,它关注生命的本源、过程、价值、存在等诸多方面。对身处乱世、朝不保夕的魏晋士子而言,那种对此岸永生的信念和渴望是一种立足于人间的超越,是一种理想寄托,求仙长生的理想是一剂疗救时代苦难和内心苦痛的良药。嵇康作为其中之一的个体生命也必然希望健康、任性、快乐、永久地活着,他因此而更加关注个体生命的存在与精神的自由,悉心研究养生之道。其《养生论》综合吸收了道家、道教的思想集中体现着庄学在魏晋的复兴。嵇康之所以选择庄学,是因为老庄哲学在一定程度上恰好契合了嵇康等一代文人士大夫的心理渴求,于是,道家心斋、坐忘的自由境界被他们所向往。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对个体存在的思考和生命意识的觉醒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

嵇康由此而生的养生观正是对那个特定时代的回应,在他的养生思想中,包括养形和养神两个方面,他在《养生论》一文中提到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认为生命由形神相亲合,形与神是相辅相成的两方面。养生的关键在于养神,即修性安心,即自觉地拒绝外在的功利、名誉、声色及内在的情欲、嗜好的诱惑,保持一种淡泊清静、少私寡欲的心境,这既是养生的首要条件,也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是在老子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说的影响下对自然与人相契合的任自然的生活境界,其越名任心的生命追求是对道家淡泊名利、贵生守道价值观的履践与承继。嵇康认为人生的真正快乐不在于物质生活的富足或地位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誉的显赫,而在于生命境界的提高,在于与天道或自然冥一,顺自然之道,方可获最大的快乐,实现主体精神上的满足与欢愉,从而实现养素全真(《幽愤诗》)的人生追求,得到意足大和至乐(《答难养生论》)的忘忧自得之境。

嵇康所追求的养生境界是一种无求于外物、自满自足、超脱俗世的圆融境界,与庄子的齐物论一脉相承,充分肯定了人的精神愉悦才是幸福的真谛。人应努力追求的不是外在的物质而应是内心的充实与平和,只有回归内心,才能在当时黑暗的社会中求得自身的安栖与解脱,才能实现自身的完善与发展。这种自我逍遥的生命哲学充分展现了嵇康思想中的高士情怀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他是真正将避世超俗、纵情任性的隐逸境界融合于现实人生的高士。 嵇康诗文中,多处出现圣贤高士、隐逸仙人,可以看出其对高士、隐者十分尊崇仰慕,在他心中,无论是古代或当时的隐士,都体现了养生之道及正确的生活态度,值得世人称道和效法。在《幽愤诗》中,他对柳下惠、孙登等高士生活方式及养生之道的渴求情真意切。特别是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一文中,他借推崇老子、庄子、东方朔等历史上知名的圣贤高士来表达自己心慕隐逸,不可动摇的高士情怀,正所谓志气所托,不可夺也,其发自肺腑的真情真语,成为流传千古的高士绝响。在《圣贤高士传》中也出现了如许由、务光等圣贤高士,其采薇山阿夷、齐之志等语充分体现了嵇康对高士隐逸生活和养生之道的向往之情。能明显地感受到潜藏其内心的高士情怀。

嵇康养生观念中不仅有求的高士情怀,还表现出一种重视生活品质,表现自我性情,爱生养生,宅心玄远的审美情趣,体现出求的高士情怀。在嵇康看来,隐逸是一种具有玄学美感且利于修身养性的理想生活,可以说,嵇康是从理性出发,以远趣玄远,也就是以老子的深沉、玄思,以庄子的旷达、通脱,以王弼的群贤泛圣作为自己立传的指导思想。 他留给后世最大的财富就是那种不受时代、社会影响,不以传统俗念为师,独立思考,具有强烈思辨性及批判精神的独特理性。嵇康关注的是人内心安乐的处境与心灵淡定的状态,这是一种审美化、提升化、艺术化的隐逸文化,使中国的隐逸文化更富美学内涵。嵇康本人在物质与精神生活中可谓身体力行,过着安贫守困、读书弹琴、论道养生的审美化生活,表现出与天地同观与万物一体的高士情怀。精神追求与生活方式相一致,罗宗强先生曾说:康是第一位把庄子的返归自然的精神境界变为人间境界的人。 这正是中国古典和谐美学思想中对的追求,表现出嵇康精神境界中求的高士情怀。

嵇康独特的养生观及生命中包蕴的高士情怀为后代养生学及人文精神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为后世文人提供了一个可供休憩、自由自在的精神园地,为深受个体生命与社会现实双重忧患所笼罩的中国知识分子厘清了一条出处同归的幸福之途,让那些负有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慷慨之士珍惜短暂生命、追求个性自由。 注释:

①(唐晓萍:《嵇康散文简论》,载于《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1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②(罗宗强撰:《玄学与魏晋诗人心态》,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1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ecc13db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