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钴鉧潭西小丘记鉴赏

时间:2022-08-14 20:18:20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完整word)钴鉧潭西小丘记鉴赏

(完整word)钴鉧潭西小丘记鉴赏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钴鉧潭西小丘记鉴赏)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钴鉧潭西小丘记鉴赏的全部内容。






《钴鉧潭西小丘记》是柳宗元永州九记中的第三篇。在永州九记当中,作者所观察到的,所描绘的,并非名川大山,而是被人忽略的小景致,如小石潭、小丘、小石头等等。但在作者笔下,一幅幅个性凸显山水景致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尤为突出的是,这山水不仅仅是一种视觉听觉的客观对象,而是投射了作者心境的活生生的亲切的自然。作者将自己的生命主体灌输其中,让情意与自然的有机结合,达以天人合一、主客相契的至上境界。

文章开头先写作者一行从西山西行至二百步,发现了钴鉧潭,在水流的湍急处探得了小土丘,丘上生长着竹子树木,丘石或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甚至“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壮者,殆不可数”.作者笔下的石头并非静谧的,而是充满生机,从土里怒而争出,用一个“争"字突出了山石不甘心被埋在泥土中之气概,仿佛在顽强地同逆境抗争.坚硬是石的质性,不管遇到怎样的破坏力量,它都能保持其本性,宁可破碎,也要向世人展现其坚硬。柳宗元以石喻人,他就是自己笔下的“石”,保持坚贞,宁折不弯,虽死犹存.

只是顽强的石头长在不足一亩的小丘之上,并且长期被闲置,价钱至低却无人问津:“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价止四百”。柳宗元借小丘见弃,被冷落的遭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久贬不迁的感慨和悲愤。作者笔下的小丘让人不由想到盛唐诗人元结笔下的“右溪”。元结在《右溪记》中云:“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元结以“无人爱赏”的右溪,寄托自己怀才不遇身世之感。元、柳二文异曲同工。“士不遇”一直是封建社会中抱有济世理想,富于才华而不受重用、甚至屡受打击的士人吟咏不衰的主题,士人们常以石不被人识喻己之不遇,人石同悲。于是作者因喜欢小丘,同病相怜之感而将其买下,在除去了杂草之后,小丘呈现怡然之态。嘉木美竹奇石一下子展现在新主人面前,小丘恢复了它天然幽美的风姿,而且由其中以望,只见远山高寺,云气漂浮,溪水流淙,鸟兽在自由自在地游玩,万物和乐怡畅地运技献能,而呈现在这小丘之下。作者以细腻心绪感触万物,正如其在《愚溪诗序》中所说,他“漱涤万物,牢笼百态",在本文当中,他有“清冷之状与目谋,嘤嘤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之感.在作者笔下,山水不仅仅是山水,它还是作者喜怒哀乐的情感外化,具有他所向往的高洁、幽静、清雅的情趣,也有其孤寂、凄清、幽怨的格调.此外,细细品味,可以得知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作者从竹木山石观望出去而发现的,作者将石头与竹子,树木联系起来,石头是坚硬的,而竹树是高洁的,它因直而多节,历来以其喻君子之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些自然景物的聚合是柳宗元理想中的安排,嘉木香草伴石而生,象征一种高洁坚贞的品性,它们是作者人格精神的代表,默默地展示着作者高贵不屈的灵魂。

得意之余,作者回想发现和得到小丘的过程,不禁感慨系之。小丘就是小丘,放在长安附近富贵之地则为名胜,在远州则为弃地,最终为作者和他的朋友所赏识,从而彻底地改变了命运,而这仅仅是偶然的机缘巧合,太难得了。如此前写小丘之盛,写弃掷之感,高兴之余顿处凄清,转折之中独见幽怜。名为小丘,实为作者自己,为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悲愤。不幸的个人遭遇,使他在努力发现和赞美那些被隐藏着的山水美同时,又唱出他在《小石潭记》中所说的“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歌子.作者在描绘环境清幽的山水游记里,融合着他对险恶现实和惨淡人生的抑郁、凄清、




愤懑的思想感情,寓情于景,凄切婉转。但作者毕竟是积极向上的,尽管尾段显得恬淡闲适,但实际上骨子里满含郁勃之气,形成忧愤峻峭、似淡实浓的风格。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芳树、清泉、怪石……它们是作者心灵的象征,情感的符号,已不再像魏晋六朝时的山水散文那样,仅仅是客观欣赏的对象。或许,他心里沉淀了太多的东西;或许,他对生命有太多执着的爱;或许,他对现实有太多的不满,因此即使书写山水也难以找到平淡恬静的情怀,有的依然是激愤、浓烈的情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f017f2557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