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夜书所见

时间:2022-05-02 20:14: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舟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学会古人平长仄短、依字行腔的吟诵方法,学会吟诵古诗。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诵读,体会小中见大、少中见多、从暗到明的变化,领略诗句所描绘的画面美。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辅助的课件;

学生携带书、铅笔袋、语文簿。

教学过程:

一、 揭题:

1.复习背诵叶绍翁《夜书所见》。什么叫“所见”?

2.今天再来学习一首根据所见写的古诗。板《舟夜书所见》 3.读了诗题,聪明的你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哪儿的所见?

连起来题目的意思是——一夜晚,诗人把在船上看到的景色写了下来。 4.诗人在船头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二、学习《舟夜书所见》 (一)初读。

1.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读一读,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读,正音。

正音(出示: Xian,显现),指导读。 3.交流,读出节奏和韵律。

谁再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说一说,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从正确、停顿、节奏等方面评价,师提示朗读诗歌时要做到声断意连)

4.总结:读古诗首先是字音读准确,然后是节奏、韵味。谁再来给大家读读,看看有进步没有?

(二)理解诗意

1.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请大家借助书后的注释和“古诗今译”,再去读一读,边读边思考。

2.学生自学诗句的意思。 3.交流

谁来说说这首诗什么意思?

4.看来,大家已经理解了这首诗,谁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把这首古诗读给大家听。指名读。一起读。

(三)学习诵读古诗

1.同学们,古人写诗呀,是借助眼前的景物,用文字来表达心中有了强烈的情感。于是他们会反复地吟哦,反复地琢磨词句,还特别注意用字的准确、音律是否押韵。反复推敲,直到把音、把形象、感情都表达地特别满意了才写下来。诗,是这样写出来的;诗,也需要这样反复诵读。(板书:诵) 3.想不想学着古人的样子诵一诵这首诗呢?


1)那首先得从有节奏地诵读开始。

古诗是讲究格律的,有平仄之分。平声用—表示。仄声用1表示。汉字中还有一种叫入声字,它也属于仄声,用“”标记。

我们这首诗中的“月”“黑”“一”这三个字都是入声字,师直接在课件上标记好。请大家用铅笔在书上标出其他字的平仄。师反馈,检查修改。 2)标记好了,听老师来诵读这首诗。

师范读第一句,指名说说“诵”和“读”的区别,感受平长仄短。(出示:平长仄短)

下面请你试着用“平长仄短”的方法来诵一诵。指导加上手势。 3)小结:诵读时,平声要拉长一些,仄声和入声要短一些。 指名诵。师生一起诵。 4)出示押韵的“萤”“星”(韵母相同:ing)这叫押韵。诵读时押韵的字要拖长。(押韵的字把横线再拉长)

古诗中第二、四、六上的字如果是平声字,读得时候也要拖长。指出偶位平声字,把横线拉长。

咱们来试一试。提示学生可以按节拍拖长。指名读。

5)每个人的诵不需要和别人一样。40个人诵,可以有40个声音。为更好地表达情感,古人诵时押韵的字音还可以再陶醉一点,气息回环一下。 师示范,生练读。

6)指名把整首诗连起来诵。

小结:同学们,诗不是读的,而是——(诵的)。以后自己学古诗的时候,试着诵一诵,你就会发现诗的韵味更浓了。

(四)体会诗句中的变化之美。

1.这首诗细腻地写出了作者夜晚所见景物的变化,下面让我们随着诗人的描写,走进这个幽静的夜晚。请看自学提示:

2.①首先,请同学们比较着读一读一、二两句诗,边读边想象画面。想一想:诗人所见到的景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②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这样的变化的?请默读这首诗,圈出相应的词语。 ③和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 3(出示整首诗,一二句用不同颜色标出)谁来说说,诗人的“所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说师点词:孤、一点萤、满河星、散

随着学生回答归纳板书:少——多;暗——明

(我觉得还是先让学生交流的好。交流完了再指导吟诵)

4.引导诵读:

A:闭上眼,想象一下画面:(音乐(埙):没有月亮的夜晚,到处都是黑沉沉的,只有那渔船上的一盏渔灯,发出微弱的的光亮,这亮光,就像萤火虫发出的微光,那么幽暗,那么孤寂。) 谁来吟诵第一句? 指导“一点”:

这渔灯若隐若现,若有若无。诗人用“一点萤”表现那微弱


的光亮,“一点”两个字都是仄声,吟诵时声音短促,让我们吟得轻一点,短一点。想象着那像萤火虫一样的一点孤光,谁再来吟诵?

再轻些、再短些,这可是一点如萤的孤光啊!师范读。你再来一遍。 黑暗和孤寂,我感受到了,还有谁来?…… 轻轻地,一起吟诵第一句。

B音乐变化:(古筝)就在这时,吹来一阵风,那一点如萤的灯光散开来啦,此刻,河里仿佛落下了满天繁星!谁来吟诵第二句? 指导吟好“满河星”:

原先的一点孤光,现在散作了满河的星星,星光闪烁,璀璨明亮!诗人用“满河星”写出了这美妙的画面,“河、星”都是平声字,读得时候拖长,其声韵就能契合这样的画面。谁能想象着画面,再来吟诵的?

让闪烁明亮的星星散满河,再拉长些,再夸张些——教师吟诵,学生吟诵。一起吟诵。

C:是什么让一点如萤的孤光散作了满河的繁星?(点红:风簇浪)一阵吹来的微风让原本平静的河面涌起了波浪,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了。(静——动)谁再来美美地吟诵这首诗,注意这由静到动的变化。(指导“簇浪”,吟出那种风乍起,波浪涌的动感)

小结:一遍遍地诵读,诵出了韵味,也诵出了画面。

三、唱诗

1.其实,古诗除了诵读外,还能加上旋律吟唱出来。(板书:吟)

你看,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天是那样黑,只有渔船上的一盏渔灯,像萤火虫一样,发出微弱的光。(师唱第一句,哪位学生也来唱一唱)

在教师唱完后揭示:有没有发现,吟唱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根据每个字的声调,阴阳上去,依次唱出来就可以,这就叫做——依字行腔(板书)

下面,跟着老师边打手势边唱。老师唱一句,你们唱一句。

2.忽然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层层波浪,映在水中的灯光,好像化作了满河的星星,闪烁不定,教人眼花缭乱。(师唱第二句,学生也来唱一唱)唱的时候注意,别忘记平长仄短的方法。

3.(指着板书)风簇拥着浪花,原本静止的画面变得灵动起来。(女生唱全诗) 4.漆黑无月的夜晚,渔灯闪烁微光,风儿吹皱起层层细浪,水面立刻星光跳动。(一起男生唱全诗)

5.随着吟唱,这首诗这幅画,已经烙印在心里,让我们一起来吟一吟,把这样细腻微妙的情景,用最美妙的声音唱出来。(一起唱全诗) 四、小结

今天我们想象着画面,用平长仄短、依字行腔的方法学习吟诵了这首诗,课后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再去学一学袁枚的《所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f0b5102ac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