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民族过年的风俗 打开文本图片集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春节可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不仅是汉族过,许多少数民族也过,各族人民会按照自己的习俗,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咱们现在就去瞧瞧吧! 春节作为汉族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关于它的习俗众多,其中一个就是贴福字。每逢新春佳节,每家每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福”字。福代表着幸福、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彝族过年被称为“库斯”。“库”是年或岁之意,“斯”就是新的意思。彝族的年节在农历十月底,节日时长3天。彝族年的头夜叫“觉罗基”,过年第一天叫“库斯”,第二天叫“朵博”,第三天叫“阿普机”。 彝族“库斯”源远流长,据彝族民间文学里记载“彝族过年是一个名叫俄布科萨的人开的头。”由于历史冗长,形成了一整套风俗习惯,如祭祖、堆柴垛、守岁、掸尘、串酒乐、拜年等许多丰富的内容。彝族过年地板上要铺一层特殊的草,这不仅象征着彝族人子孙繁盛,同时也预示着彝族人来年的生活仍然会如茂盛的小草一般繁华富贵。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藏族人民是按照自己的历法过年,藏历和汉族农历相近。藏历年一般在汉族春节过后的几天。藏族在除夕前一天,當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家家户户会把脏水污物往西边倒掉,以示辞旧迎新,盼望人丁兴旺,万物生长。 除夕这天,藏族人民会举行“跳神会”。人们穿着艳丽的服装,戴上奇形怪状的面具,在海螺、大鼓、唢呐等乐器伴奏下,高歌狂舞,以示去旧迎新,驱邪降福。除夕晚上,藏民们喜欢吃的食物是油饼、奶饼、血肠、手抓肉等。春节期间,亲友和邻居之间,都互相拜年,互赠哈达,祝愿愉快幸福。并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点招待客人。 初一一早,当雄鸡拍翅啼晓时,布依族的男女青年们争先恐后地拿起煮熟了的鸡蛋、粽子,背起水罐或挑着桶去井边挑“聪明水”,以先取得“聪明水”为幸事。去到井边时,先要丢些硬币于井中,烧香化纸,祈求上苍赐给聪明,然后就打“聪明水”。大年初一挑“聪明水”是布依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习俗,这有利于激发青少年们去追求聪明智慧,去追求怎样做人的真理。 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区的壮族人民与汉族人民同时过春节,春节当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终夜不熄,叫做“迎新火”。节日期间还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民族文体活动庆祝,如:唱“采茶”、舞狮龙、跳打扁担舞、闹锣、打陀螺、赛球、演地方戏等。 苗年是苗族人按照自己的苗历过年,各地方的苗年时间很不一致,有的在九月,有的在十月或十二月。近年来,绝大多数苗族已改为汉族农历过年,但苗族的过年习俗习惯仍然保持不变。年前,各家各户都要备丰盛的年食,除杀猪、宰羊(牛)外,还要准备糯米酒。年饭丰盛,讲究“七色皆备”“五味俱全”,并用最好的糯米打“年粑”互相宴请馈赠。苗族把过年习俗娱乐活动称“赶年场”,主要内容有打秋千、百狮会、玩龙灯、唱花灯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0472c2534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