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案例分析 一、儿童情况 聪聪,男,8岁,小学三年级学生。聪聪在幼儿园时就比其他孩子明显表现出多动行为。上小学后,这种情况有增无减。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好晃椅子,经常惹同桌及前后位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但老师批评或暗示后有一定的效果;课余活动中不大合群,好搞 “恶作剧”,如有时接连用肩膀或腿拐把身边同学推倒或撞倒,自己却满不在乎,在家里则表现的任性、冲动,遇到想做的事情父母不能满足,便大喊大叫,甚至在地上打滚,乱摔东西,此外精力显得特别充足。据他母亲和教师反映,聪聪脑子并不笨,当他专心学习时,有时比一般同学学得还快,就是因为好动分心,使得学习成绩在一般以下甚至有时会落到后面。在家庭教养方式上,聪聪的父亲比较粗暴,看到孩子好动、不听话,烦了就骂,急了就揍;母亲则对孩子过于宠爱,只要孩子一耍赖,母亲一定满足孩子的要求。 二、案例分析 从上述案例介绍可以看出,这位儿童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如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课余活动中常“恶作剧”,好冲动,精力特别旺盛,活动过度等。但这位儿童在以下两方面又与多动症有着明显的区别:第一,当他在课堂上受到教师的暗示或批评后,一般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有所收敛,而大多有多动症的幼儿这一点却很难做到,他们往往是不知“天高地厚”,“无法无天”,根本不听成人规劝;第二,根据教师反映,聪聪在专心听讲的情况下,可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学习上没有其他的障碍,而多动症幼儿除了注意力障碍外,往往还伴有其它学习障碍。根据以上分析,咨询专家认为,这位儿童属于一般性的多动行为,而不是患有儿童多动症。儿童一般性多动行为与多动症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一般性多动行为可以随着儿童发展和教育影响逐渐改善,但多动症儿童则必须接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方能好转。在案例中提到了这为幼儿的家庭教养方式:父母教育态度很不一致,父亲太严,母亲太宠,这是导致这为幼儿行为多动的主要原因。 三、措施 首先,家长和教师应对这位儿童关心、体谅,不能为其好动而感到厌倦、心烦,也不能因其多动而早晨个荣的自卑心理或精神压力。 其次,要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耐心地矫正这位幼儿的多动行为。矫正中应坚持正面鼓励,积极强化。针对这位学生尚能接受教师暗示的特点,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目光暗示、点头暗示等手段,让教师对这位儿童认真听讲时定期给与表扬。当这位儿童能专心听讲一段时间(这里依据它的具体情况设定,例如可以是15分钟或20分钟)时,老师就走进他微笑着轻声表扬他,当这位儿童能坚持在这样一段时间内都专心听讲时,那么当他能坚持专心听讲更长时间时,再对他进行表扬,以此让他住奴羊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及时提醒这位学生遵守课堂纪律,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再次,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一致。父母需纠正急躁、粗暴的缺点,不要动不动就打孩子,需多看一看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母亲则应克服对孩子溺爱、娇惯的弱点,努力做到热爱孩子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只要父母教育方式正确,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并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孩子的多动行为是可以逐步得到改善的。 最后,可以让父母在家里面有代币法奖励儿童正确的行为。首先父母要确定希望儿童出现的一些行为和不希望儿童出现的行为,比如希望出现的行为有认真写作业,按时起床整理床铺等等,不希望出现的行为有在地上打滚,乱摔玩具,骂人等等。然后在墙上挂一张表格,列出得到分数项和扣掉分数项。高速儿童如果他没做一次上述希望出现的行为,就会得到一定的分数,可以用彩色的圆牌儿或其他东西来表示,如果没做一次不希望出现的行为就会扣掉一定的分数,就拿走表示相应分数的圆牌儿,每次得的分数或扣的分数都在表格上作出标记,当他积累了一定的分数之后就可以兑换一些强化物,例如某种很想要的东西,希望玩的游戏,额外看一小时的电视等等。父母一定要按照记录表上的记录来兑换强化物,以次让孩子增加良好行为并减少不良行为。当孩子的不良行为逐渐消失的时候,就逐渐减少使用代币,同时多使用表扬来强化。 另外,家长还可适当控制一下孩子的饮食,少吃西红柿、苹果、橘子一类的食物,不食胡椒、辣椒等刺激性的调味品,注意观察一下这种饮食上的控制对减轻孩子的多动行为是够有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0d2441d08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