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交流对幼儿游戏的推动作用 游戏是幼儿极感兴趣的一个活动,如果有哪天因各种原因没有游戏的话,总会听到孩子问:“今天做游戏吗?”游戏是孩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但是我们总会发现,在游戏中,孩子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游戏的材料争执、对于同伴的行为不认同、为了其中的某个角色互不相让等等。幼儿的经验在这里碰撞,如何帮助孩子来解决问题,帮助幼儿梳理经验,让幼儿在游戏中习得各种经验,又借助孩子的这些经验推动孩子的游戏呢?游戏结束的交流就显得犹为重要,一个精彩的交流不仅使孩子们兴趣盎然,而且还能激发孩子的智慧,更好的推动孩子的游戏。 我发现要想让游戏的交流让孩子感兴趣,把个别孩子的游戏经验转化为集体的经验,老师细致的观察和交流中对于问题的把握以及交流的形式都是犹为重要的。 1、用儿歌的形式帮助孩子提升经验。例如在一个小班游戏交流中,老师结合季节,和娃娃家的孩子进行互动,请孩子介绍你怎么照顾娃娃的?当孩子介绍到我为娃娃穿了衣服后,老师马上用了一句夸奖的话:“好爸爸、好妈妈,天冷为娃娃穿衣服。”当孩子介绍到为娃娃穿了袜子时,老师又将袜子编进了儿歌:“好爸爸、好妈妈,天冷为娃娃穿袜子。”然后,请孩子们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在出门时为自己做了哪些防寒的事情,因为很贴近幼儿的生活,孩子们的发言很热烈,然后老师又一一将孩子们说的编进了儿歌,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也自发的用儿歌中的话来介绍了,整个的交流过程中,孩子很投入,这是一个很成功的交流,老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运用儿歌的形式,用朗朗上口的话语既让孩子学习了用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又让孩子了解了娃娃家中爸爸妈妈的角色职责,而且孩子们的兴趣也很高,完全没有老师教的痕迹,自然的让孩子们投入到情景中。 2、捕捉孩子游戏中的亮点,使个体经验转化为集体经验。在游戏的交流中老师对于游戏中有价值的东西的判断和把握,有利于幼儿的游戏经验得到了发展。老师对问题的敏感和适度的引导,使孩子发现了生活中很平常的一件事,从而进行思考。一幼儿在玩公共汽车的游戏,今天他有了新的游戏表现,为公共汽车设置了两扇门,孩子们在玩的时候没有注意到车门的上下关系,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注意到了,还在老师的引导下设计了两个简单的标记,这是一个个体的经验,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老师预约了孩子进行交流,老师就这个问题和孩子进行了交流,使很多的孩子产生了共鸣,把孩子个体的经验通过交流转变为集体的经验。 3、寻找幼儿游戏中的问题,帮助孩子寻找解决办法。在交流中不但可以帮孩子的亮点进行展示,更多的应该是帮助孩子解决游戏中的问题,这个比展示游戏中的亮点更难把握,这就要求老师灵活机智的语言和引导。交流的目的是什么?不是要让孩子的游戏更有意义,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吗?那么和孩子交流游戏中产生的问题,不是能更多的激发孩子的思考,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吗?特别是中大班的孩子,要让孩子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孩子遇事多思考,勤动脑的好习惯,游戏的交流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但如何很好的运用这个平台却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例如在大班的一个游戏交流中,老师对于恐龙骨架脱落问题和孩子进行了交流。老师抓住恐龙骨架为何会脱落?怎么保护恐龙骨架等问题和孩子进行了交流讨论。由于老师的问题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引起了孩子的共鸣,在交流中孩子们积极的献计献策,解决问题。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很快就解决了问题。 4、寻找幼儿生成游戏的价值,推动幼儿的游戏。我们可以发现,在幼儿的游戏中,总会生成一些游戏的内容,这就需要老师进行价值判断,然后支持推动幼儿的游戏,在迪斯尼乐园的超市游戏的交流中,我明白了如何去推动幼儿自发生成的游戏,寻找孩子游戏中有价值的东西,去过迪斯尼乐园的人都知道,乐园里的店出售的都是和迪斯尼有关的各种纪念品,但幼儿在游戏中,虽是专属于“迪斯尼”的超市,但出售的商品都是和我们身边的超市一样的东西,在交流中,老师引导孩子发现“迪斯尼”卖的东西和我们平时超市里卖的东西是否一样,抛给孩子一个问题,让孩子自己去发现,从而引出“纪念品”,然后又让孩子思考如何制作纪念品,一个个问题层层深入,从而使幼儿在游戏中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使一个幼儿生成的游戏更加的生动和丰富。 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最主要的是老师要在交流中推动幼儿的游戏,使交流成为推动幼儿游戏的平台,让幼儿在这个平台上不断思索,不断进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0f7a05401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