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两者间联系

时间:2022-05-03 13:23: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两者间联系



社会体育是指以健身、娱乐休闲、医疗和康复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亦称大众体育。国内外经常提到的娱乐体育、休闲体育、余暇体育、养生体育或医疗体育均可属此范畴。而学校体育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转折点,是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重要环节。如果二者能有机结合,必将推进学校与社会双方全民健身运动向纵深发展,提高双方的健身意识和健身质量,共筑一座互动、互利、资源共享的通向终身体育的桥梁。构建一个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互动的“新模式” 关键词: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互补 1.1 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一体化:

随着全民健身工程的实施、体育社会化程度不断的提高,社会对体育的需求不断增加,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体育新格局已初步形成。学校的体育场馆逐步向社会有偿开放,体育教师也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扮演着双重角色,成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沟通者和倡导者,学校体育的社会功能日渐突出。因此,明确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在社会转型期存在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探索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有效地“双向参与”的途径,克服影响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中的各种障碍,密切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关系,对于促进学校的体育新课程教学改革,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实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最终实现社会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把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有机结合起来,使之相互促进,相弥补,从而达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双赢的目的。 1.2 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衔接:

学生是学校体育活动的主体,也是社会体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学校和社会间相互的体育交流已经存在,并处于上升趋势,是,这种交流还处于无意识、无组织、无正确引导的状态,不是学校主动的、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实施,而是被动、没有明确目的、偶然地开展着,和学校在这方面的专门指导没有任何的关系。我们的学校体育课程的安排虽然已经包含了大多数的体育知识,不管是学习掌握也罢,还是介绍了解也罢,学校体育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涉及到的面已经很宽了,但也有很多在社会上存在的群众体育项目我


们并没有涉及到,而且这些项目在民间很普及,像轮滑、空竹、民问秧歌舞、腰鼓、集体舞蹈等等。

1.3 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互补:

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有很强的互补性,在空间维度上,学校体育一般局限于校内,社会体育则将体育的作用力延伸至锻炼者的生活区;在时间维度上,学校体育仅限于学生的学习期间,社会体育则将其扩展到余暇时间;在价值维度上,学校体育大多通过制度作用于学生,社会体育则通过人的意愿,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丰富余暇时间,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学校开放,使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社区体育相互结合,营造一个大环境和一个良好氛围,形成全社会重视体育锻炼的新局面。

1.4 学校体育社会化与社会体育学校化辨识:

学校体育社会化,体育是以人为对象的实践学科,任何理论和模式都必须能够付诸实践,并且接受实践的检验.以系统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的思维方式,从体育活动主体、体育活动条件和体育活动形式这三个纬度来认识学校体育是符合社会学、文化学、体育学和逻辑学的有关原理。学校存在于社区中,因此学校体育对于社区体育具有辐射作用和服务功能。

社会体育学校化,社会的进步,必将使社区体育以较高的速度发展,该发展与学校体育兼容就是指,学校已有的场地设施社区不应重建和重购。而应主要发展学校没有的、学校和社区都急需的体育设施,必要时社区可把用来发展的资金融人到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规划中;当学校规划新建体育场馆时,社区可提供计划用地给学校,共建共用。学校体育力量是现成的、雄厚的,社会体育“学校化”要求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应尽可能借用学校体育力量进行培训、组织和指导,使活动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取得有益于身体锻炼的价值,真正达到活跃气氛,吸引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 2 对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建议:

一、加强理论研究,注重实际应用。依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理论与实践辩证关系原理及认识论与方法论原理,任何理论都来源于社会实践,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

二、改变观念,创新方法,推进政策法规的执行。人的意识决定人的观念,


观念是人对事务的一般看法。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做法。对于普通人来说,观念决定个人的行为;对于管理者来说观念意味着决策与执行。对于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封闭保守的观念,必须更新一些落伍于时代的工作方法。

三、加强联系,建立组织机构。定期开展交流活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条块分割的管理机制,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的横向联系,使这两个部门的相关工作很难协调。

四、积极宣传,贯彻以人为本和终身体育思想。社会与学校搭建起了体育健身合作的平台以后,相关部门及有关责任人要广开思路,加强宣传力度,可以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媒体工具,也可以通过社区大会,讲座、板报宣传栏等宣传方式,就广大社区居民所关心的健康知识,保健常识,生活习惯,锻炼方法,现代社会审美观等营造出强大的社区健身文化氛围,摒弃落后的颓废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制如“法轮功”这种借健身为名的反动组织的蛊惑聚赌等不良习惯;建立新型的和谐的社区邻里关系、人际关系;强化全民族的健身意识,遵循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理念。

参考文献:

[1] 常胜,《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衔接的对策研究》,学术研究,2011.6 [2] 方新普,《论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的互补性》,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7 [3] 范海荣,范鸿雁,《学校体育社会化和社会体育“学校化”辨识》,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7.6

[4] 陈珍喜,《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一体化研究》,现代教育管理,2009.3 [5] 张勇,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互动的对策及思考》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4 [6] 任重,《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探究》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19fba8ae53a580216fcfe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