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翻译赏析

时间:2022-10-26 02:58: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翻译赏析

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翻译赏析

《己酉岁九月九日》作者为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其古诗全文如下: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哀蝉无留响,丛雁呜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前言】

《己酉岁九月九日》是东晋时期陶渊明所作,本诗通过前八句的对于九月九日重阳节暮秋的景物描写,来抒发作者感时悲逝之情。

【注释】

①靡靡:零落的样子。陆机《叹逝赋》:”亲落落而日稀,友靡靡而愈索。”已夕:己晚。

②蔓草:蔓生的草。蔓:细长不能直立的茎,木本曰藤,草木曰蔓。

③余滓:残余的渣滓,指尘埃。 ④丛雁:犹群雁。丛:聚集。 ⑤万化:万物,指宇宙自然。 ⑥没:指死亡。 ⑦称:适合。

⑧永:延长。《诗经·小雅·白驹》:“絷之维之,以永今朝。” 【翻译】

衰颓零落秋已晚,寒露凄风相缭绕。蔓草稀疏渐枯萎,园中林木空自凋。清澄空气无尘埃,天宇茫茫愈显高。悲切蝉鸣已绝响,成行大雁啼云霄。万物更替常变化,人生怎能不辛劳!自古有生即有死,念此心中似煎熬。如何方可舒心意,饮酒自能乐陶陶。千年之事无需知,姑且行乐尽今朝!

【赏析】

本诗章法平简,前八句写景,后八句抒情。然而由于诗人的高超


朴真,前后之间丝毫没有隔离之感,而是浑然一体,一样的自然洒脱。陶渊明写秋,可谓一绝。

这首诗是公元409年(义熙五年)重阳节作,前八句“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哀蝉无留响,丛雁呜云霄”描写时景。

第一、二句“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写的是九月已是暮秋,凄凉的风露交相来到。“靡靡”,渐渐的意思。用这“靡靡”与下“凄凄”两个细声叠词,似乎也传出了深秋特殊的气息,这两句是概括描写,点明秋天将尽,风霜时下,定下凄清寒凉的基调。

下两句写园林,“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有顽强生命力的蔓草也不再生长了,园中树木也纷纷凋零,这见出秋气摧败零落的厉害,“空自”,含有无可如何之意。这二句是凄凄风露交的结果之一,是前二句的续写,也是对自身生命价值的悲悼。

再两句写天空,“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抬眼望去,只见清凉的秋风澄净了空气中本已不多的尘埃,天界显得多么高远,正所谓天高气爽啊!是包含了天色和心理感觉两个方面,这“杳然天界高”中就显出了目接秋空时那种新鲜感、那种精神的超旷感。这二句着重写静,得力于作者炼字之功,犹如“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鸟瞬欢新节,泠风送馀善”之类一样清新,只是格调显得凄凉一些。

下面两句写“群动”,“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秋末有似哀鸣的几声蝉叫已然尽绝了,众雁早在云霄列阵,已然呜叫着从北方迁而来。这一息一鸣,把节序的变迁表现得更强烈了,那嘹唳的雁声又最能引发人的悲凉意绪。这二句是写动,述时光消逝得快;又借蝉雁哀鸣,写作者的哀感。这三个层次的描写,空间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历历分明。

后面八句“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是感想。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万化”,万物的变化。“寻绎”,连续不断。万物演化变迁,那是循环往复的,有死有生,有生有死;人生在世亦复如此,岂能不劳累呢?这是指上面所写的那些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1fdb47632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