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的关键是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没有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善,不可能有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所以要从每一个细节做起,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善学生学习行为。 我想学生喜欢你的课,盼着你这个老师来上课,这应该成为我们的追求。有人说,真正优秀的老师不是在教知识,而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是教学的真正目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学生“乐学”,才会主动地学,才能真正的将数学学好。 为此,我认为这些教学行为是我们需要改善的: 首先,教师替代学生学习。抢学生的话头,打断学生的发言,代替学生讲知识重点,代替学生写,替学生想,剥夺学生锻炼的机会 不愿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思考尚未开始,教师就开始提问,或者自己“分析”起来。学生讲,教师写,当学生的“秘书”。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讲,自己写。即便暂时不会,写不出来,那就待会写的时候再来写。要多让学生发表意见,在关键点上让学生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多听少讲,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强制要求学生一开始就达到多高的目标,要让学生体会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喜悦。 其次,教学。教学不再是教学生学,而是师生的交往。 所谓交往,即共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会话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基于这一理念,课堂上的“师道尊严”就非要摒弃不可了。教师心目中的学生,首先是与教师具有同样价值的人。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教与学应是民主的,教学氛围应是愉快、和谐的。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所言所行,既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自身的发展。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的凸现,心灵的开放,个性的张扬,潜能的释放。这样认识教学,教师便不会“满堂灌”、“一刀切”、“一锅煮”了;学生也不会听你讲,学你做,取而代之的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影响、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第三,必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一个等待他人布置任务才知道有事干的人,不会成为领跑的人;一个人云亦云、不愿意独立思考的人不会成为领跑的人。要让我们的学生将来成为领跑的人,就必须培养他们学会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安排学习生活,而不仅仅是等老师来布置学习任务。要学生自己安排学习生活,我们就应该给学生一些自主安排的时间以及作出必要的指导。学生会自己找事干。这才是学习最有效的。 教师教“书”很容易,就是把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可是要让学生爱上你所传授的知识,并懂得更好的消化这些知识。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该好好的想想如何让学生乐意并很快的消化这些知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2a17f8a011ca300a7c39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