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如何做教师 作者:李明新 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年第03期 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革命一定会带来人类的工作革命。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无法回避,它的到来也一定影响教育的工作方式。按照专家的预测,人工智能时代应该经历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三个阶段,目前,我们正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的确,我们已经感受到人工智能给予人类工作和生活带来的深刻的、巨大的、未曾想像的影响。至于这三个阶段需要经历多长的时间还很难确定。不过,按照目前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这个进程应该不是太久远的事。因此,作为专门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思考未来如何做教育?继而思考未来如何做教师? 人工智能对教育有哪些深刻的影响呢?目前看,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图像识别、智能机器人等,可以使教育的课程供给方式走向开放化,课程资源走向多样化,教育数据应用走向信息化,学生的学习方式走向多元化与个性化。按顾明远先生的说法,“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是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时代。知识的传播,知识的传授,知识的理解,在人工智能技术面前已经不是主要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甚至可以为学情的分析、教育的评价、个性化管理提供便利。因此,未来教育的组织形式、学校的存在方式或者教学模式等,都会发生变化。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将加大,学校或教育组织已不再简单地追求办学规模,教育也不再简单地追求知识掌握的速度与难度。人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的社会化、学习的个性化等问题将成为教育的关注点。 面对日益发展的人工智能时代,我认为,未来教师应该成为四种崭新的角色。 第一,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人生引导者,也可以说是学生的人生导师。人工智能技术将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知识的传播、理解与应用,许多技术型的教育问题可以通过程序化的设计解决。但是,必然会有一部分教育问题是依靠智能技术无法解决的,如人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特别是情感问题。正如许多专家曾指出的,人工智能解决不了关于人的“温度”的问题。因此,一名好的教师应该在建立教与学关系的过程中,在确立师与生角色的过程中,成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人生的启迪者、心理的疏导者、情感的交流者。教师应该在人的情商发展方面体现出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一个教师应该具有对学生真诚的爱与人文的关怀,并且能够建立一种非常友善、平等、互尊、互敬的关系。技术越发达,物质条件越优越,人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就越高,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如果只会教书不会育人,只关注知识,不关注生命,就无法成为未来时代需要的好教师。 第二,教师应该成为创意课程者。我所说的创意课程,是指具有教师个性特色的课程,将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一个学生在学习一门功课的时候,应该面对丰富的课程资源进行自主的、自由的选择。教师则会根据自己对于人的发展的理解,对于某种课程的理解,创新、研发具有鲜明个性的课程供学生选择和学习。未来,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会受到高度的重视与培养,要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意识、综合实践能力,必然首先要求教师具有这种创新能力。教师要善于把丰富的社会资源转化成教育的资源,要善于整合跨学科的课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个性化发展服务。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创新意识,死教书,教死知识,是难以创造生动的、被学生喜爱的教育的。李开复曾说,10到15年之后,50%的我们熟知的职业将会被取代。我认为,教师的职业是难以取代的,将来被取代的不是教师职业,而是没有创新精神与创意课程的教师。 第三,教师應该成为魅力教育者。这样的教师,自身就蕴含教育的因素,就是独特的课程资源,吸引着学习者。实践告诉我们,学生都渴望与一个有魅力的教师交往和交流。魅力就是教师的个性特征,没有教育个性也就难有教育魅力。一个教师的魅力来自于哪里呢?一是来自于他独特的教学方式,二是来自于他独到的学术研究,三是来自于他高尚的师德,四是来自于他丰富的人生素养。因此,未来的好教师应该是一个思想者,一个有德性的人,一个具有文化品位的人,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一个对生活充满了热爱的人。其中,富有哲学气质、人文情怀、艺术素养的教师将是大受学生欢迎的人。总之,学生可以从教师的身上获得前进的动力,获得生活的希望,获得人生的追求,获得精神的愉悦。教师,应该是一个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精神成长的人,是活在学生生命里的人。 第四,教师应该是自我变革者。既然教师是一个教会学生如何适应时代的人,那么教师首先就要做这样的人;教师教育学生要成为终身学习者,自己首先就要成为这样的学习者。教师应该实现哪些方面的变革呢?其一,教育观念的变革。我们处在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价值应该追求什么?应该秉持怎样的育人理念?在这些方面,教师应该摒弃陈旧的教育观念,使自己的思想迈向现代化。现代化的“化”字,就是自我改造思想的过程。教师的育人观、教学观、课程观、评价观等,通过改造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其二,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学习使用人工智能时代所提供的技术,用智能化的手段支持育人,改造我们的教学方式。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进步,能够更好地实现学情的认识与分析、知识的呈现与传授、能力的培养和开发。其三,教师要主动提高专业素养,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和学校的存在方式,包括教学方式、组织方式、评价方式、交往方式、管理方式等。教师不断变革,根本是为了适应人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自我变革的能力,就是教育持续发展的保障与保证,它应该成为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工作者的核心素养。 总之,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它对未来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自我变革、持续发展的意识,不断学习,不断完善,不断创新,让自身适应时代的需要,让教育推动时代的发展。 编辑 _ 王雪莉 ; 配图 _ ;葛金胜 李明新,北京小学校长、北京小学教育集团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首批中小学教授,特级教师,教育部课程教材审查委员会专家,兼任北京市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委员会副理事长等职,被聘为教育部名校长工程导师,北京市名校长工作室导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师大、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在办学中主张坚守基础教育本真,提出了“五养”教育理念,形成了“实与活”的教学思想,其推进的学校管理改革、四季课程建设、寄宿教育研究等具有较大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3c92f1534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