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与报酬均衡探讨 (徐文聪 学号:205120201181 专业:财务管理) 【摘要】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并不同程度影响着投资收益状况。一般情况下,财务风险与报酬之间存在着相匹配的关系,即高风险、高收益;但在某些情况下,财务风险与报酬相匹配的关系将发生矛盾,即高风险、低收益。本文主要探讨财务风险与报酬均衡的要求、均衡的矛盾,并提出了风险与报酬之间协调的方式。 【关键词】 财务风险 均衡方式 协调 一、财务风险与报酬相匹配:均衡要求 1.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只有充分了解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和产生原因,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归纳起来,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客观性,即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企业财务活动存在着两种可能的结果,即实现预期目标和无法实现预期目标。这就意味着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的风险客观存在。2.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均会产生财务风险;3.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虽然可以事前加以估计和控制,但由于影响财务活动结果的各种因素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事前不能准确地确定财务风险的大小。4.共存性,即风险与收益并存且成正比关系,一般来说,财务活动的风险越大,收益也就越高。如风险投资存在较大的风险,同时也会因投资而取得风险报酬。5.激励性,即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会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2.财务风险与报酬相匹配 (1)财务风险与报酬的基本关系是相匹配关系,即风险越大,预期报酬率就越高。众所周知,投资者只有在预期得到的报酬足以补偿其承担的投资风险时才会购买风险性资产。在市场经济中,各投资项目的风险大小是不同的。在投资报酬率相同的情况下,理性的投资者都会选择风险小的投资。高风险项目就必须有高报酬,否则没有人投资;低报酬的项目必须风险很低,否则也没有人投资。风险与报酬的这种关系是不同投资者进行博弈所形成的市场均衡结果。 (2)风险—报酬权衡。投资者投资于任何一项资产都要求其期望报酬率与其风险相适应。风险和期望报酬率之间精确的均衡关系可以表示为: 期望报酬率 = 无风险报酬率 + 风险报酬率 期望报酬率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无风险报酬率,如购买的国家发行的公债到期后,肯定可以连本带利收回。这个无风险报酬率可以吸引公众储蓄,是最低的社会平均报酬率。另一部分是风险报酬率。它与风险的大小有关,风险越大则要求的报酬率越高,是风险的函数,即:风险报酬率= f(风险程度)。风险报酬率的本质是投资的风险溢价,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它是两个变量的函数:①β系数,测算的是资产的市场风险,反映了资产的报酬和市场投资组合报酬之间的关系。②单位风险的价格,指市场投资组合的期望报酬率减去无风险报酬率。它是市场对投资者承担的每一单位风险而支付的(额外的)必要报酬率。 二、财务风险与报酬不相匹配:均衡矛盾 1.财务风险和报酬相匹配关系的存在以投资者的投资组合是完全分散化为前提条件,其中的期望报酬率仅与那部分不可分散风险相关。如果投资者并没有使其投资组合完全分散化,那么该投资者就会承担额外的、不必要的风险。在非分散化的投资组合中,单一证券的投资者比那些拥有该证券仅占一部分的极好分散化的证券投资组合的投资者,承担了更多的风险。市场对投资者承担的不可分散风险给予相应的报酬,但是,市场对于投资者承担的可分散风险不给予任何补偿。相对极好分散化的投资者而言,非分散化的投资者承担了较高的财务风险,而获取了较低的风险报酬,即财务风险和报酬不相匹配。 2.对于任何投资项目而言,非分散化的投资者都必须支付与分散化的投资者相比较高的价格,即接受比与该风险相匹配的收益更低的收益。如在对股票的投资决策中,按照“股利增长模型”可以确定股票对于分散化的投资者和非分散化的投资者的相对价值,即股票对于分散化的投资者的价值总是要大于该种股票对于非分散化的投资者的价值。在市场交易中,股票的价格取决于它对于分散化的投资者的价值。根据“自利行为原则”,股票的持有人会把股票卖给出价最高者。在分散化的投资者和非分散化的投资者的竞价中,分散化的投资者能够提供一个更高的价格,因此,可观察到的股票价格反映的是分散化的投资者愿为这些股票付出较高的价格。想购买这些股票的非分散化的投资者必须支付与分散化的投资者相比较高的价格,即对于非分散化的投资者而言,购买股票是“高风险、低收益”的财务行为。 3.市场失灵将会导致分散化的投资者和非分散化的投资者决策失误,产生“高风险、低收益或者低风险、高收益”的财务行为。公司的“合约集模型”突出表现了利益关系人对公司的求偿权可以描述为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市场失灵、信息供给不足的存在,代理人利用其拥有的私有信息产生对委托人不利的财务行为,即“逆向选择”和“败德行为”。其结果是,投资者缺乏做出效用最大化的正确决策所需要的全面、正确、充足的信息,导致投资无效益,风险和报酬不相匹配。如债权人将其所拥有的资金投资于企业,所有者未经债权人的同意,要求经营者投资于比债权人预计风险高的项目,这会增大偿债的风险,债权人的负债价值也会降低。如果高风险的投资项目成功,额外的利润就会被所有者独享;如果失败,债权人要与所有者共同负担产生的损失。这对债权人来说,风险与收益是不对称的,即高风险、低收益。 4.企业发展处于混沌行为阶段,在企业中存在着“风险收益悖论”。在常规的状态下,企业经济系统的结构是稳定的、可以识别的,因而未来也是可以预见的。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职工、消费者、金融机构之间以及政治、社会等环境呈没有反馈联系的简单线性关系。但是,当企业发展到某一个阶段的时候,由于受到“系统内力、政策力和随机力”等内部、外部因素之间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将从稳定性、周期性的发展状态转向混沌状态,导致财务风险和报酬不相匹配的矛盾关系的存在。投资者应根据企业混沌状态制定新的决策规则,控制资源的分配。 三、财务风险与报酬关系的协调:均衡的方式 1.等值效用原则:期望效用最大化 当投资者面临着一个风险项目时,关键是要确定所承受的风险需要多大的报酬来补偿,这就是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原则。承受的财务风险越大,就需要能够获取更高的报酬率以作为高风险项目的补偿。根据风险厌恶假设,效用价值在风险与报酬的均衡过程中充当匹配标准的作用,风险投资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资本的效用价值。因此,在财务风险与报酬之间协调过程中必须要始终坚持等值期望效用的原则。也就是说在新的风险与报酬关系下所形成的期望效用必须不能小于原来风险与报酬关系下所形成的效用。坚持等值效用原则,就会使财务风险与获取的报酬之间形成一个相匹配的关系,不至于使风险与报酬向脱节。风险与报酬均衡进一步表达为等值效用原则:即当风险程度提高时,报酬要提高到足以使预期效用与原效用相等的水平。 2.财务风险与效用的关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4d3ab2db4daa58da0114a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