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政策法规案例分析题 天津市某高校学生黄某在全国英语四级考试中请“枪手”,学校的做法是否合法? 我个人认为是不合法的。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52条规定:对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学生,学校应当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纪律处分。学校给予学生的纪律处分,应当与学生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性质和过错的严重程度相适应。第54条规定:学生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 复旦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夏科家坦言,这件事情可以给我们两点启发:第一,制度规则的制定要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对学生确实能起到教育作用,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学生诚信做人的基本原则。第二,学校都希望学生完整地理解学校的制度规范,在制度保障下全面自由地发展。如果学生一旦触犯了基本的要求,那么学校肯定要给予处罚,通过处罚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当然,在程序上要尽量保证学生应有的民主自由的权利。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生犯了错误,应该受到处罚。但学校应该给他个改过的机会。 我觉得时信说的有道理:正像一些教育学者说的那样,即使解决了法律上的冲突,问题的最终解决还要依靠高等教育在体制上的安排,高校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之后,高校学生恋爱与同居、女学生卖淫、研究生招生黑幕、高校腐败的学术评价体系已经成为了更为尖锐的、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 而像作弊这样一个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常见的违规现象,究竟是否苛以开除、退学这样的严厉处罚,仍将是一个广泛争论暂时很难取得共识,司法干预也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江南时报) 随着社会上制假造假的普及化,学生作弊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以结果为目标的人生观正忽略着人们对奋斗过程的追求,即时的快感消磨了人们对远景的展望。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为了快速在经济上赶超上去,我们有意无意忽略掉许多必须与之平行的东西,象道德、诚信、人格、荣誉等等,到最后虽然经济上去了,但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却是用金钱无法买回的。而随着社会上诚信的缺失,学校的纯洁也开始受其污染,考试作弊从社会人员转向学生,当这个危险的信号响起时,却又因整体堕落为借口而对典型现象束手无策。于是变成只要造假不死人绝无人会找其麻烦,校内校外考试善于作弊也成为一大风景。人们一边痛心社会变坏,一边更担心学生作弊是对诚信危机的推波助澜。但始终没有办法根治这种风气。 有人认为,大学生考试作弊是大学教育的功利性带来的恶果。那就是我们的教育已经开始走向了功利性的教育,学生为什么会去作弊不单单是道德上的问题,其实有的学生如果单从道德上讲他本身所具有的道德标准是要高于一些为人师表的人的。用作弊来衡量一个学生的道德是不恰当的。其实许多学生都是一 些有思想,有观念,有理想的,追求进步的好青年。他们通过十几年的苦读进入了大学,可是大学给予他们的是什么呢?除了校园条件好了,可以自由恋爱了,可以逃科了。其余的感受往往要低于高中,中学对他的促进。在我国的大学中存在很严重的厌学现象,以及对生活的失望情绪。 总之,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处理,应该坚持按相关程序进行。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净化社会风气也很重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52355a2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