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时间:2023-03-01 17:24: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WORD完整版----可编辑----专业资料分享=====

名词解释:

1.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2.理学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规律的科学,所谓心理现象的规律性包括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心理特征的规律两部分。

3.社会学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关系的科学。社会关系又可分为动态的和静态的两种。动态的是指社会中人们的互动,如合作与冲突等等。静态的是指社会现象的关系模式,如家庭结构、群体、组织、阶级等。 4.模型:模型就是对某中现实事物的抽象,是对现实事物的简化表示。

5.量表:量表是用于每一被观察单位的测量系统。根据行为的变量研究的任务不同,量表测量的有关变量的精确程度也各不相同。

6.观察法: 在日常生活条件下,观察者通过感官直接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把观察结果按时间顺序作系统记录的研究方法,称为观察法。

8.实验法:研究者有目的地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中或创设一定条件的环境下诱发被研究者产生某种行为特征,从而进行针对性研究的方法称为实验法。

9.个案研究法: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

10.个性: 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的心理面貌,是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 11.特质论:特质论就是从人的心理特征来研究人的个性。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阿尔波特、艾森克和卡特尔。

12.心理分析论: 这种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医学家弗洛依德及其学生荣格和阿德勒。弗洛依德认为,人的个性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之内包括着彼此关联而相互作用的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分别称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有关这三部分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内在动力,支配了个人所有行为。阿德勒不再象其老师那样过分重视生物或本能的因素,而是转而强调个性发展中的社会因素。荣格、阿德勒的理论又称新心理分析论。

7.调查法: 这种方法是运用各种调查的方法了解被调查者对某一事物(包括人)的想法、感情和满意度。 13.社会学习论: 社会学习论的观点与特性论相反,它强调环境和情况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认为环境中的事物通过学习成为自己行为的模式,而个人的行为对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

14.个性性格类型论: 麦迪在荣格把个性分为内、外向的基础上,还把人由于出生后受到环境压力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高忧虑、低忧虑两个因素考虑在内。他认为,人们为了应付环境的压力,企图减低这种忧虑的痛苦,因而就会逐渐发展形成各种适应的行为方式。

15.气质: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同一般所的“脾气”、秉性相近。它在人参与的不同活动中有近似的表现,而不依赖于活动的内容、动机和目的。气质是个人的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神经过程可分为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16.能力: 能力是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任何一种活动都要求参与者具备一定的能力。例如,搞外交工作,要具有灵活而敏捷的思维、较好的语言表达和答辩、较强的记忆等能力;从事管理工作,要具备一定的组织、交际、宣传说服等能力。

17.性格: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在外界现实的作用下,通过个人的认知和实践活动,对现实产生了各种态度,构成态度系统,并决定着个体的行为表现,逐渐形成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方式。 18.知觉: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整个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当一个客观事物的某一种属性对有关的感觉器官发生作用时,通过一系列传入神经,把这感觉信息船如大脑相应的感觉中枢,引起相关的一个感觉信息组合的活动,因而得以反映当前该整个事物的存在。

19.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包括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个体对群体、群体对个人、群体对群体的知觉,以及个人间、群体间关系的知觉。

20.知觉防御:知觉防御是指人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这种倾向使人比较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那些事物,而对那些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完整版----可编辑----专业资料分享=====



21.晕轮效应:晕轮相应是指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晕轮效应的关键在于对个体某一行为特征形成了突出印象,因而掩盖了对其他行为特征的知觉,导致以点代面的结果。

22.定型效应:定型效应是指人们对某类社会对象形成了固定的印象,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觉发生强烈的影响。这也就是所谓社会刻板印象的作用。定型效应一般是指对一类社会对象而言,对于个人也是适用的。 23.首因效应: 在进行社会知觉的整体过程中,对象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先入为主,对后来该对象的印象起着强烈的影响,这是首因效应。

24.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对一个人来说,他认为最有意义和最重要的客观事物,就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25.态度:态度是指个体对人对事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26.职业生涯:职业生涯是表示一个人在某种职业、职业岗位上所渡过的工作活动的整个经历。

27.激励: 激励,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就是利用某种外部的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28.自我实现:这是马斯洛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指的是一种使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完成某项工作或某项事业的欲望。

29.保健因素:保健因素是指和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这类因素处理不当或者说这类需要得不到满足,会导致职工的不满,甚至会严重挫伤职工的积极性;反之,这类因素处理得当,能防止工人产生不满情绪,但不能使职工有更高的积极性。由于这类因素带有预防性,只起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为此这类因素称为保健因素

30.激励因素: 激励因素是指和工作联系在一起的因素。这类因素的改善,或者使这类需要得到满足,往往能给职工以很大程度上的激励,产生工作的满意感,也不会引起职工太大的不满意。由于这类因素能够激发人们做出最大的努力,所以称之为激励因素。

32.效价: 效价,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一个人对某一结果偏爱的强度。

31.期望值:期望值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绩效和满足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33.挫折: 挫折是指人们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在环境中遇到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和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34.强化: 强化是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过程。 35.群体: 群体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动态整体。 36.群体结构:群体结构是指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

37.群体规范:规范是由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或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它可以是成文的,也可以是不成文的。

38.群体内聚力: 内聚力是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它主要是指群体内部的团结,而且可能出现排斥其他群体的倾向,而我们提倡的团结往往既包括群体内部的团结,也包括与其他群体的相互支持、相互协调。

39.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也叫人群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实质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包含在社会关系体系之内,而社会关系有更为广阔的内容,它只能通过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表现出来。

40.冲突: 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在目标上互不相容或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矛盾。冲突的产生不仅会使个体体验到一种过分紧张的情绪,而且还会影响整场的群体活动与组织秩序,对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

41.领导: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的过程。

42.领导者: 领导者是实现领导过程的个人和集体,或者说领导者是集权、责、服务为一体的个人和集体。 43.被领导者:被领导者是在领导活动中相对领导者而言的。被领导者是指领导者所辖的个人和团体。 44.组织:组织是为实现某些目标而设计的人群集合体,是每个成员在这个集合体中进行各种活动的构架系统。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536ab8233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