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南大MSW考研经验

时间:2022-04-29 04:27: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3 南大MSW

很多前辈都强调过考研动机,我觉得应该是很多人在看书过程中想过放弃,所以坚定的动机显得那么重要。我倒觉得考MSW的不应该有什么情绪上的问题。埃里克森有心理发展阶段论,哈威格斯特有人生发展和任务理论,都在提醒我们,人生嘛,有阶段,大可不必为当期阶段的苦闷与枯燥烦恼,要想到这个阶段的独特性,明天会更好哦!所以我很少想为什么考研啊,结果会怎样啊,真的控制不住去想的时候,想想中午吃什么吧,心情会好点。 我从97号开始看书的,本来觉得自己似乎蛮牛的了,谁知道去复试时和大家一交流才知道我看书时间算中等的,还有牛人跨专业花了两个月时间考了390多的……学霸无处不在啊!南大参考书目有三本,一本王思斌教授的理论,一本中级实务,一本南大自己的人类行为。三本书里面最难的是导论那本书,最有趣的是人类那本,最无聊的是实务那本。先说说导论。我个人觉得写得超级好的。细细读的话会发现这本书逻辑性超强,值得思考的地方很多。比如说,书里花了很大篇幅说了经典社会学家对福利的看法,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说对社工的影响,前者说的几乎都是福利,后者说的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没有直接说为什么说理论基础时要提到这些,但是绝对是有联系的。我自己觉得原因有好几条,也与社会工作本质、目标等契合。中间花费了一会时间思考,也请教了社会学的老师。然后觉得这本书想背很简单,想理解很难。进复试的同学这门课的成绩应该都不低于120分吧,也不知道大家是理解了还是狂背的。反正我背着背着就会有种原来是这样啊的感觉。说归说,这门课想要高分只有一种办法,背。如果自信记忆够好,那么狂背吧。如果不自信自己的记忆,一边背书一边思考。无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的,每天都要回顾这本书。以为这本书的内容不仅仅为这本书服务,还能为实务服务。下面说说怎么复习这本书呢。我是按照自己的心情来的。也许不适合大家,要不要用我的方法请自决哦!先是通篇看,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看的速度很慢很慢,10月中旬我才看了一遍。也不怪我,太枯燥了,看着看着,要么睡着了,要么走神了。记得刚开始看第一章第一节什么事社工的时候,没发现作者的思路,按照自己的逻辑来的,觉得书太乱。还怀疑过作者,觉得作者只是汇集多家之言没有自己决断。然后书的第一页和第二页就永远地与第三页第四页第五页分离了。是的,我把书给撕了。那一天没碰过导论。第二天看到书被粘回去了。想想我发脾气撕了书,我男友心平气和地慢慢帮我粘好了,看着胶带也不忍心再发脾气了。就坐下来慢慢看。所以大家有想撕书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扔书的砸书的撕书的每年都有,静下来看了,其实也没那么难啦。总之,导论是难以攻克的碉堡,但细细去看就会爱上他。 10月中旬后我开始看第二遍。这遍超级快的,看的只是大框架。每个框架之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的。比如第三章花了好久介绍福利,最后再告诉大家社工与福利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两块知识可以归纳为因果关系。我觉得知道写书逻辑很重要。一方面方便记忆,更重要的是知道这块知识的重点在哪里了。我记得TVB有一部警匪剧,是《读心神探》吧。里面有一个故事是说利用记忆框架行凶的。掌握每块知识之间的联系就像掌握了一个完整实务的框架一样。能够摸到它的骨骼,难道还怕不知道肉该长在哪里吗?第三遍看我花了整整剩下来的所有时间。这遍我把书拆开看了。我每天只看一点点,把所有内容都以问题形式写在纸上。答案都画在书上了。有点像爱宾罗思遗忘曲线,每多少天就回过头背下前面的问题。记得好像每天五个题目,背完今天的就回过头被吓昨天背过的。每背一次就以花正字的方式记录一次。一个星期之后看看自己哪个问题后面的正字最少和哪个最多。最少的说明平时背的少,应该是自己觉得比较简单的地方。越简单越容易犯错,所以要回顾。最多的说明平时老背,肯定是难的地方,所以再多背背。这个方法有助于把问题背细了,考试的时候能回答地更加细腻。但是却把知识点给拆开了,也就是把骨骼打散了。所以最后我还没有把正字计划结束掉,就抛弃它了。又开始重头梳理框架。只怪自己前面复习太慢了,总觉得后面时间大把的。那首明日复明日确实白学了。一直到最后,我都没有完整地把书背一遍。最后几天我干了一件挫事。嘻嘻,不想看书了就押题。押题思路是:模仿。我发现南大的简答题几乎都是书上有序号的题目,所以就按照篇幅和序号押了一套题。真的押对了一道!不过也有不好的地方。我押了一道学科属性,今年考了一道专业。两个知识点本来就挨着,而且一看到题目的轮廓就觉得是自己押的题,很兴奋地长篇大论开始写了。后来出来研友问我怎么回答的,我一说,才知道自己捅了篓子。10~不过听说老师不会全扣的,可是还是很伤心。其实还是知识掌握地不够牢固啦。当时可兴奋啦,觉得自己押到了。后来就傻眼了。所以,押题虽好,也要保持清醒。导论比较抽象,所以给大家的建议是,多看多背。不一定要背的多细,但是要点到各个层面。

然后是人类那本书。那本书我可是大爱啊!到哪里找这么符合生活实际又能学到生活技能还能参加考试的书呢?不过这本书我买到的是个残次品,印刷出现错误,好多页都没有。当时觉得这本书是南大老师自己出的,应该是重点。所以看得很认真。每道思考题还用纸做了,推荐书目还翻了一翻。后来自己想了一下这本书会怎么考,之后就放弃将其退居二线了。因为这本书前四章有极大可能单独出题。后面只有可能在案例分析设计时作为“人在情境中”应用。也算是大胆的推测吧,就没有再看这本书了。所以这本书我只认真看了前面四章,后面的只做了解。话说前面四章,逻辑性超强。以前南大彭华民老师带过的一个博士来我们这旮旯时跟我们说彭老师写东西一个废字都没有。后来真的看了书才觉得说的真好。前四章的逻辑是这样的:人类行为总论,人类心理行为,人类结构环境,人类文化环境。这里人类心理行为被单独拿出来了,是因为它相当重要。实际上大部分都是社会心理学。反正我个人超级喜欢前四章,尤其是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二章有个地方表述地不怎么符合我们社会工作学生的理解能力。就是班杜拉学习理论那里。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的,反正当时我理解不了。后来是看了什么书的,也忘记了,才知道这是两个小过程汇集成的大过程。在这里说说我的愚见吧。书上说,班杜拉认为学习要经过四个过程。第四个过程是动机过程。即注意——保持——动作产生——动机过程。按照通常说的,应该是先有动机才会去注意,为什么动机过程在最后呢?我觉得这里有两个过程。一个是简单模仿,另外一个是内化。从注意到动作产生,都是简单地模仿,不能称之为学习。一直到我再次产生了动机,重复之前的行为,它才成为我学习到了的东西。所以动机产生在第四步,因为这个过程不是单一的线条,而是螺旋式上升。这里表达的不是很好,理解也不到位,也许是错误的。只是想告诉大家,第二章心理学部分重要,而且有点难度,要多留神。


下面的是实务。这本书真心没什么好说的了。我连一遍都没有看完。初试的时候实务那门考完了我都不知道是书上的,复试的时候则明显有实务书上记忆的东西。我没背,所以复试简答题“儿童社工的表现形式”挂掉了。这本书最好还是多背背,不要背那么详细,前两章务必记得,后面的背大标题吧。有时间愿意背自然最好啦。没时间的话标题要记得的。20102013的真题要有啊!不是说考过的就不考了。而是看俺老师认为的重点以及出题思路。这毕竟是应试嘛,看看无妨的。 英语推荐大家去考研论坛看看吧。本人英语不好,不误导大家了。

政治的话,我走上考场前做了肖四,还有任四,还有启航5,从来没有一次客观题高于30分的。哈哈,19分的都有过。结果考完出来对了答案,好像客观题35分。人品爆发了。所以平时再烂,也要像我学姐一样没心没肺。收拾书的时候,发现自己政治书最多。现在想想,政治你花了我多少时间啊!以前人家都说,政治没事的,最后看来得及。是来得及,不过看得我都快趴在地上了。还是早点看吧。该背的地方背下。想稳妥的话建议暑假参加一个培训班跟着背。我们教室一个女生暑假跟着背的。然后我们做1000题时,几乎都是红叉叉。人家白茫茫的一片。那个打击啊!更可怕的是,我高中学政治的,人家是艺术生,高中不学那个。

下面说说复试吧。我至今还记得复试有多惨……当时看到中山牛奶芝麻糊学姐写的复试帖子,说做了简历。我也跟着做了一份。心想老师一问我做了哪些实践我就递上去。可是,可是,老师根本没问过我……一进去,老师问我研究生阶段有什么打算。我根本没准备。其实也是不想说。个人性格问题,总感觉现在说什么的话就算承诺了,要是这的进了以后做不到就是说话不算话。于是就跟老师说我不知道这里有什么资源,所以这个问题不好说。提问的老师解释了一遍问题,说只是打算。我知道我可以从理论、实践、自身修养三个方面来说,但是我还是什么都不说,就说这个问题我没有想过。坐在中间的老师听不下去了,好像是帮我解围,重新问了老师提的问题,还帮我解释了一下,说的是打算,算是一种规划。我没想那么多,就是不想说具体的,不想承诺些什么。就说我只想做努力的人。然后老师着急了,问我既然选择了南大还不去打听南大的资源,也不做未来的打算。我就说当前不会选择做一线社工,因为待遇确实不好。还有我喜欢SPSS虽然不会但是觉得很实用。最后可能考虑做心理咨询师。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了好久,然后另外一个老师说接着我说的话问。就问我中国从1988年重建社工,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我开始说,首先……然后……我也不知道我说了什么,紧张到不行。还没什么感觉呢,老师就让我喊下一个……我站起来突然想到我的简历,于是回头问老师要不要看看我的简历。老师们表示一开始就应该拿出来。我低着头把简历递给老师。也不知道怎么出去的。只记得一出去大家都看着我。走到大家那里后才又感觉到了心跳。其实南大的老师都很和蔼的。以前一直在网上看到大家这么说,真的去了才觉得是真的。可能老师在专业问题上不饶人,一定问个究竟,但进去坐哪里,安慰不要紧张等,这些与专业无关的事情都很和蔼。可见老师只是在学术上严谨,生活上和蔼。

好啦,只能说这么多了。大家加油啊。有觉得说得不清楚的地方大家跟帖我就回。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53f2119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