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谈作文教学中由积累到运用(教师随笔)

时间:2022-04-29 04:31: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谈作文教学中由积累到运用(教师随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谈作文教学中由积累到运用(教师随笔) “真感情就是好文章”,在《作文教学中的换位思考》一文中,我已具体阐述了写作中“情”到的训练方法,并说明写作中感情色彩由内到外的意义。当然这并不是否认写好文章外部积累所起的作用。而是让平时的积累学有所用、学以善用。下面我们就从积累与写作这一角度来谈一谈。

首先说一下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现状。从教多年来,有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一到写作时不知道该写什么?甚至脑中是一片空白。初时我也简单地认为是孩子们没有积累,腹中无词。但后来通过与孩子们的接触和悉心交谈才发现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确切来说,没有日常的积累而导致根底知识的缺乏肯定会造成写作时无从下手的现象,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大家还应看到,还有一局部学生平时成绩不错,也爱看书,积累也较多,但却在写作时陷入无助的怪圈,很难有好的文章出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造成这样的原因我认为不外有以下两个,其一:孩子虽然看的书多,却没有从正确、积极的角度深一层地理解,而只是走马观花,图个热闹,表现为口头表述时语言组织能力较差。又或是看出后因没人指点引导,一知半解,不能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表现为缺乏好问或尝试心。其二:孩子平时积累了,也懂得意思了,说起来清晰合理,但由于缺乏写作的一些技巧, 所以写出的文章平淡无味。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认为针对这两种现象要想得到长期的解决,需要经常地慧用所学、智用所学,既有熟能生巧之


效,又有慧学智用之妙,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写作水平以及对文学的认识。

那么如何慧用所学、智用所学呢?我建议采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引导方式,具体表现为:

一、随学校所学词句之风潜入日记(或周记)之夜,以润忘记。 对于小学生或中学生来说,每天的语文课上可以说都有新的词句可学,而大局部学生只能做到所谓的听写或默写式的记住,而很难做到该用于文章时的忆出。时间一长,记忆模糊甚至完全忘记。好一些的学生还能采用多造句等方式进行稳固,差一些的可就凭死记硬背了,既不归类,也不运用。其实,这些内容无外乎写人、记事、状物、绘景这类的内容罢了,而现在的学生几乎都有写日记的作业或每周写两三篇作文的任务,为什么每次不巧妙地将还记忆在脑的所学词句运用其中呢?如今天的所学以人物为主,那么今天的日记就以写人为主;如以景为主,日记中就绘几句景。先不为完美,而是尽量地将所学的知识思考或运用一遍,这样除了能降低忘记的程度,时间长了还会有遍习百家的`感觉,再运用的多了就会熟而生巧,自成一家。

二、随经历之风潜入题材之夜,以润积累。

简单地说就是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把所经历的事转化为写作的题材。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经历本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样重要法宝。例如学写长城的文章,学生只能从他人的笔尖中看到长城的雄伟、壮观,而不能有更多的切身体会,当自已亲自登上这巨龙,再结合所学内容将会有另一番感受,此时可将积累的词句加以运用再与自我感悟加以比拟,创出类似的或新颖的题材。当然要想拿所学文章与现实一一对应是不切合实际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图片或借鉴


相同风格的事物去分析理解。这就如同虽然我们感受不到荷塘月色之美,但却可以经常看到公园中荷叶之美;虽然我们不一定去九寨沟,但可以从网络上看到那精美的图片和录像。相信这样将会让所学更好的融会贯穿。

三、随感悟之风潜入主题之夜,以润升华。

当然,前面所说只是如何使文章内容充实,学为所用,建立在书本到实践的过程中,而要想使文章真的出类拔萃,主题是尤为重要的,而主题的提炼,感悟往往是关键。一篇好的文章本就是对读者有所启发才有更大的价值,因此学会感悟可以升华主题,提升文章的价值。当然感悟力也如同人的其它能力一样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具备的,这需要细读书、多经历、勤思考、善动笔。学会由小看大、由浅悟深;学会以物看人、换位思考。时常把心得记录下来,这样方能在需要时随意而出。

总之,善于随风潜入夜,润物自然细地声。如能积极地把所学善用于实际中,才是对知识的掌握,才有学以致用的价值,作文如是,其它知识也如此。 杨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e42a102774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