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学经典落地生根-----诵读践行《弟子规》优良品德早养成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让国学经典落地生根-----诵读践行《弟子规》优良品德早养成 “晨读课堂,书声琅琅,有《弟子规》相伴;路遇师长,自然大方,有纯真的问候;使用营养餐,安静有序……。孩子们如饥似渴地汲取传统文化,尽情享受经典的熏陶。”这是一位数次到纳达齐乡中心校参观学习的老师真诚的感言。 一、国学介入礼仪教育——为走进学生的心灵寻求支撑 进入新世纪以来,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国学越发彰显出它的独特价值。通过弟子规教育,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主动参与,在德育活动中自觉实践,基本形成了随时随地“学弟子规、守弟子规、用弟子规”的局面。 二、国学走进日常教学——孩子时时处处身处经典之中 在充满激情与蕴含冷静的实践中,渐渐地,我找到了使国学经典走近孩子、走近教师、走进日常教学生活的操作方式,并收获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喜悦与感动。 以“浸润式”植入校园环境----以打造中华传统楼道文化为主线,“国学墙”刻写的《弟子规》、《道德经》经典句选,国学为主题的学生作品展;每天校园广播站的“弟子规童谣”栏目、电子屏“一分钟课程”,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经典以其独有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心灵,处处让师生们能随时感触中华文明的千年历程、触摸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 以“趣味式”植入学科课堂——以语文学科教学为主力,每周二一节经典诵读指导课,不强求会背、会写,以契合孩子的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始终保持“乐学”状态。 以“滴水式”植入日常环节——在学生日常教育中融入国学经典,将习惯与感恩教育的研究覆盖到学生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以“丰富性”植入社团活动——增设与国学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每周四下午):书法,能充分领略民族文化的巨大魅力。每天大课间的武术操、弟子规感恩手语操,能触摸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 以“主题式”植入大型活动——根据诵读内容,把诵读植入上下楼礼仪综合演练、师生问候、使用营养餐、读书、艺术节活动中,还将诵读活动与感恩教育、生命教育、传统节日、升国旗等活动结合,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主题诵读活动。 以“体验式”植入实践活动——立足诵读激趣、行为强化,开展系列经典诗歌、情景剧活动。 以“互动式”植入学生家庭——家校结合,强力推动诵读活动的深度、广度与影响社会的力度。 三、国学感动孩子和家长——在潜移默化中共筑和谐人生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展开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学生的喜爱。通过两年多的诵读活动,孩子和家长身上发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变化。 学会感恩,心中有爱。经典诵读的教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一个二年级的学生在习作中的感想中这样写道:“我以前对妈妈说话都是‘你’,我今后一定要尊重我的妈妈,她很辛苦,很不容易。”在感恩父母主题教育活动结束过后有一位二年级的家长,感慨万分地说:当孩子端着一盆洗脚水到我面前,我激动的心情无法言表,听,一句我的孩子懂事了,不就证明了感恩教育的意义吗?我们有理由相信,孩子心灵的触角会在此基础上延伸到邻居、同学以及更多的老师,延伸到一切熟悉和不熟悉的人,延伸到整个社会,他们会更完整和生动地体验来自周围的点滴之爱。 塑造品德,提升素养。记得五年级一班的李江涛在诵读感言里这样写道:“在学校我常常和同学因一点小事就吵架、翻脸。当我读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时候,我的脸‘唰’地一下红了,因为我常常不宽容一些小事。现在我知道了怎样和同学相处。”童蒙少年时期是人格的奠定时期,在学生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独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使孩子们在诵读吟咏中逐渐培养了良好的品质。 感同身受,重受教育。一年前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刚开始时,家长们要么对孩子学习经典诵读表示无所谓,要么心存疑问:“我们民族孩子学这些老古董有什么用?”如今,孩子们的变化感动了家长。很多家长反映,过去连扫把倒了都不扶一下的孩子竟然知道打扫清洁、帮忙做饭洗碗了;还有些嫌弃爷爷奶奶啰嗦的孩子学会了耐心地倾听……家长们都说,国学经典诵读让传统文化走进了他们的家庭,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于是,通过“小手拉大手,儿童带家长”的方式,一些家长也自觉加入到经典诵读的行列。 四、深化国学经典诵读——让国学走进人的精神血脉之中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在国学教育方面达成了以下几点共识: 一是正确认识国学、礼仪、道德三者间的关系。我们强调感恩教育的同时,并不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道德教育。国学、礼仪、道德教育,三者共同指向将道德内化到人的精神血脉中,并外显成家长、教师、学生的行为。 二是国学教育需在环境中熏染。校园“无声的环境”可以成为“有声的老师”。学生可以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浸润,学校“感恩教育”特色与环境和谐共生。 三是国学课程需进课堂。在课程设置上,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设置相应的课程。在内容选择上,必须根据学校特点、师资条件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作出科学选择。可广泛地将书法、民族器乐、象棋、古筝、剪纸等纳入。 四是国学教育必须体现时代性,使经典诵读摆脱枯燥、晦涩的学习方式。大胆剔除诵读材料中不尽科学、合理的成分,并结合时代特点给经典以新的诠释,给经典注入时代内涵。让孩子们在扬弃和继承中学习、创新。 五是课程设置应采取灵活的体制,多方协作。时间上可采取弹性制,通过学校的工作、孩子的诵读,影响学生家庭、影响社区,构建和谐。 我认为:经典诵读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学生更应从修养、气质等方面着重领悟其意义。国学经典的学习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教育还要依托于家庭、社会教育,家长应是教育有力的后备军和实施者。国学经典要内化为学生的气质,首先需要国学知识的不断积累,有步骤地反复诵读和理解感悟,即经典诵读活动化的过程;其次是经典诵读生活化,即践行的过程;再其次是学校和家庭共同建立学习的人文环境,形成精神气场。 尾声:国学不是一种时尚,而是一门深沉的学问。在看似轰轰烈烈的国学热浪中,纳达齐人一定会一如既往地持之以恒地前行,付出时间、心血和汗水。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爱上中国的传统文化,朝着“懂礼仪、知孝道、怀爱心、讲诚信、有底蕴”的方向发展。因为,我们是一所有根的学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61055096b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