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教学策略研究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防灾减灾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灾害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广泛存在的、对人类发展起到严重影响的一个自然现象,对于灾害的预防以及规避成为了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必须要严肃对待的问题。教育是解决灾害问题最基本的手段和措施,也是防灾减灾成败的关键,所以防灾减灾教育便成为了21世纪的热点问题和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分析探讨防灾减灾教学策略研究。 【关键词】 防灾减灾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11-0082-02 灾害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广泛存在的、对人类发展起到严重影响的一个自然现象,对于灾害的预防以及规避成为了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必须要严肃对待的问题。教育是解决灾害问题最基本的手段和措施,也是防灾减灾成败的关键,所以防灾减灾教育便成为了21世纪的热点问题和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这种形式下,为了要预防和减轻灾害带给我们的损失,我国出台了《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该规划指出,要全面的加强对于防灾和减灾的文化方面建设;在提升社会各界灾害意识以及文化素质的同时,要结合国家设立的灾害日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并且要把灾害教育融入到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中,加强中小学生对于防灾减灾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增加,提高公众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地理教学中进行防灾和减灾的教育不仅符合现实的要求,也是响应了国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政策和号召,能够强化灾害教育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实践培养,完善我国的灾害防治体系。 人类的发展永远伴随着灾害的存在。近些年来,我国灾害频发。根据统计,2008年汶川大地震造成死亡的中学生人数将近2万人,这其中固然存在灾害破坏力大的原因、建筑物质量不合格的原因,也存在着学生规避灾害的能力比较差的原因。发生于2005年江西的地震,震级5.7级,造成13人遇难,但是由于地震引发的踩踏却造成78名学生受伤,重伤11人。从这些事例中,可以认识到灾害教育的缺失程度。学校承担着防灾和减灾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开展该类教育的主要场所,地理学科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灾害教育实施的有利的载体。因此,进行防灾和减灾的教育就刻不容缓。 防灾减灾教育研究时间相对较短。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进行研究,目前已经出版了一系列的书籍。1987年,著名美国地球物理学家F.Press提议,并且在42届联大获得通过了169号决议,决定将1990-2000年定义为"国际减灾十年",这标志着人们在防灾和减灾方面达成了共识。之后灾害研究逐渐的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美国重视灾害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他们利用法律等来管理减灾工作,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并且将灾害教育同社会进步以及经济发展联系起来。目前,灾害教育已经在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兴起,比如墨西哥、新西兰、古巴等国。国外对于灾害教育的研究,主要有以下的特点:首先是灾害教育起步早,并且一些国家已经有了学校灾害教育的明确的目标定位;其次是教育工作者为了贯彻国际灾害十年的要求不管是在课程的设置还是教材的编写方面都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工作;第三,国外学校在防灾减灾教育方面更加注重体验式教育;最后是在灾害教育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和塑造。我国在1989年成立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并且在不断研究和拓展的基础上,获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我国关于防灾减灾的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意识的结构以及内涵研究、灾害教育必要性研究以及灾害教育的可行性等研究的方面。张连彬对中学地理灾害教育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学地理灾害教育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命题,在日常的教育实施中要培养学生"运动"的观点、"联系"的观点、"矛盾"的观点,同时要将课堂教学和专题讲座结合、灾区考察与灾害宣传结合以及防灾救灾的学习指导应该与训练和演习结合;方召盟研究认为防灾减灾教育是提高社会减灾意识的根本出路,在教学设置中要结合课堂学习、课外活动以及建立教育基地等多方面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于秀丽在《地理教学与防灾减灾教育的探讨》中在结合高中地理学科防灾减灾教育的优势以及教材蕴含的灾害知识角度上分析了在地理教学中加强灾害防范教育的可行性;吴凤群对高中地理灾害教育进行了研究,认为地理课程应该要充分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人文关怀精神,从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开始,培养学生生存意识和提高生存能力,学习对于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实行真正的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这对于中学地理教学有很好的帮助。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是各项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减轻自然灾害,提高国民防灾减灾意识的重要手段。借助教育的手段,可以向大众更好的传授灾害的知识,能够让他们更加掌握和了解灾害最基本的知识。不管是哪种灾害,都有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并且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对灾害进行教育,能够使我们在预防灾害和面对灾害的时候更加有准备、有作为。通过灾害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好的认清灾害发生的严重程度,增强他们防灾和减灾的意识与责任感。 我国部分学者虽然对防灾减灾教育作了一定的研究,但防灾减灾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还是较少,特别是基础教育和国民教育中对防灾减灾教育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在中国还是相当薄弱,灾害知识极其贫乏,这些都是制约减灾、救灾实效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中学生防灾减灾教育有待加强。今后学校应该开展防灾减灾教育的研究主要有:(1)加强中小学基础教育中防灾减灾教育研究。把防灾减灾教学内容列入必修课程,学科渗透教学是最主要的途径,教学工作者应该充分挖掘各自然学科中有关防灾减灾教育的题材,特别是地理学科中的内容。(2)加强防灾减灾的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师的培训研究,提高教师的防灾减灾教育素养。(3)积极开发防灾减灾教育资源、创新教育形式研究。(4)加强国际防灾减灾教育的交流与合作研究。自然灾害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需要全人类共同面对,促进教育教学资源、教学人才、教学经验及教学技术的共享与援助。 防灾减灾教育是一种基础性的教育,他能够对灾害的知识进行传授,同时也会给学生传授一定的处理灾害的实际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的演示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方面的行为和体验,从而有助于让学生培养起解决灾害和降低灾害损伤的能力与技能。经过这种长期的防灾减灾方面的技能和培养训练,从思想以及情感和行为方面都会有助于学生构建更好的应对能力,最终达到灾害教育的目的。灾害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具有突发性的特征,在进行灾害的教育以及实践技能培训的时候,以具有很必要的实际和现实意义的。在灾害产生以及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进行自救以及互救都是减轻灾害损失的有效的手段。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在教学中加强防灾和减灾教育,进行实际能力的训练,定期的进行防灾和减灾的训练。 随着人们活动的日益频繁,对于自然的影响也日益的严重,因此现在灾害发生频率也是逐渐升高的,所以要通过加强防灾和减灾的教育来使得人们对灾害的危害性、广泛性、综合性以及严重性有深刻的认识。灾害的防治是全社会都参与的,程度也是与我们的防范意识密切相关的。教育,就是要从意识开始着手,让学生能够获得一定的理论和技能。通过进行防灾和减灾的教育,不仅可以树立防灾和减灾的意识,也能增强人们在面对灾害时候的应对能力,也能够认识到灾害的严重和治理灾害的必要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723fe3f81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