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山中 山中才四天,我们感觉自己像是走了一趟非洲。胳膊上明显的黑白分界线,庆幸我这个“白人”最多也就算个假冒伪劣的黑人。每天两个多小时的蜿蜒山路,上山的吃力,下山的控制不住步速,一颠一颠,顺着山路歪歪扭扭的上下山。在烟台的中午,走在学校的马路上感觉自己像是一条快要被蒸干的鱼。烈日炎炎,现在感觉自己也像是一天鱼,是要快被烤熟的咸鱼。一路走来,一路汗,一路疲惫,一路坚持。 早上的石板房村落,安静的从山中苏醒。鸟儿的喳喳叫声,好像是欢迎我们的到来。好山,好水,好人家。呼吸着山间的清新空气,感受着淳朴的民风,洗去一路的尘埃与疲倦。村中房舍成片,掩映在树荫之中。房屋依山而建,随地形而变化,参差错落,神志自若。毛石和卵石夹杂在泥土之间形成的小路蜿蜒进深,把天然的气息带进村子。院落的分布错综复,但其中又暗含规律,全部都分布在水道两旁,水道自然就成了路。 走在石路上,触摸着石墙,仰望着屋顶上鳞次栉比的石板,恍然感觉自己置身于石的世界。石板房经历了两三百年的洗礼,大部分已经残缺不全,有的屋顶塌陷,有的则只剩下残垣断壁,完好保存的也不过二十户。石板房没有地基,用石块堆砌成墙,石块之间的缝隙只是填充一些小石块,内墙是用白泥抹灰,整个墙厚大约四五十公分,保温隔热效果特别好,外墙上大部分是两扇窗户一扇门的组合,主梁搭在正立面和侧立面的墙上,而次梁搭在山墙上,梁上铺着捆扎好的高粱杆,为了防止石板脱落,高粱杆上铺一层厚厚的泥巴,两三厘米的石板压在泥巴上,石板有米色和巧克力色,石板从下向上铺就,上面的牢牢地压着下面的,房子的层高四到五米,开间10米左右,进深4米左右。现在只有一些老人还住在石板房里,大部分人都搬到了山下的村庄。 残缺的石板房带给当地村民和我们的并不是它的萧条,而是希望。我想象着东篱菊影,方塔朝曦,云湖暮岚……想象着繁华的街道,想象着人来人往的游客,想象着当地人快乐,美好,富足的生活,我们的夏日山中就充满了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7d1f7b784254b35effd3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