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 东 师 范 大 学 本 科 专 业 课 程 大 纲 课程名称:道家与道教(Taoist and Taoism) 一、课程目的、任务 儒学与道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翼,佛教的播入又给中华文明注入了新的因素。由于对道学的误解和其他原因,长期以来,道学的研究落后于儒学和佛学,而高校课程中的道学内容更是鲜见。对道学的忽视和偏见,会妨碍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把握。本课程拟对道学和道教作比较系统的、合理的说明,将其中合乎科学、理性并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思想理论揭示出来,使道学思想的精华和智慧为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改革和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尤其是通过对道教经典的解读,启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兼融百家的思维素质和方法。 二、课程内容 本课程内容包括三个部分:道家经典讲读、道家的基本理论和道家学术的发展脉络、道教的产生及意义,在讲明内容的同时,辅之学术史的教育,并介绍学术界的最新研究。 三、教学方式和实践环节的特色 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老子释读》部分采用多媒体方式教学(多媒体的制作内容是:《老子》原文(通行本)、帛书本《老子》、竹简本《老子》、河上公注本),辅以课余讨论,以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史籍和评论相关历史为教学特色。本课程拟在下列问题上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产讨论: 1,道学的渊源。 2,道学的发展逻辑。 3,对“道”“无”“有”“德”等概念的理解。 4,道教道术体系的建立。 5,道家与道教的关系。 6,道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材及参考书目 自编讲义。参考书目如下: 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价》,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 詹剑峰:《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 崔仁义:《荆门郭店楚简老子研究》,科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饶宗颐:《老子想尔注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 1 高明:《帛书老子校释》,中华书局1996年出版。 王明:《道家与道教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 任继愈:《中国道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出版。 卿希泰:《中国道教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 葛兆光:《屈服史及其他》,三联书店2003年出版。 五、考核方式与评价结构比例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是考试与平时学习表现相结合。学期终了进行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学生须提交两篇作业。学生须参加课余讨论,每人至少发言一次。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 六、讲授大纲 第一讲:几个重要的概念及二十世纪以来的道学研究。 第二讲:老子释读(一) 第三讲:老子释读(二) 第四讲:老子释读(三) 第五讲:老子释读(四) 第六讲:老子释读(五) 第七讲:道学之渊源 第八讲:道家的产生与发展 第九讲:道家学术的形成及体系(一) 第十讲:道家学术的形成及体系(二) 第十一讲:传统文化与道学之演变 第十二讲:巫术、方术与道家的关系 第十三讲:秦汉社会思潮的演变与道教的产生 第十四讲:《太平经》与《参同契》 第十五讲:关于五斗米道 第十六讲:魏晋时期的道教 第十七讲:南北朝时期的道教 第十八章:道家与道教的关系 第十九讲:关于《道藏》 第二十讲:道学文化的现代意义 七、教学课时分配 章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十二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学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时 2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7d800c20c22590102029d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