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作品介绍】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20卷第13首。【原文】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作者: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注释】①宝应元年(762)一自射洪至通泉作。通泉县:故治在今四川射洪县东南七十里。通泉释在通泉山。《太平寰宇记》梓州通泉县:“通泉山在县西北二十里,东临涪江,绝壁二十馀丈,水从山顶涌出,下注涪江。”②亭午:中午。③蚊蚋:皆为小飞虫。在:全诗校:“一作集。”④登顿:登登停停。曾阴:重叠的阴云。⑤县郭:通泉县城。⑥一川:指通泉山上的瀑布。⑦目:全诗校:“一作日。”⑧夕滋漫:晚照增辉。⑨伤:全诗校:“一作知。”孔父:即孔子。父为古代男子的美称。⑩王粲:字仲宣,汉献帝初平三年(192),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在长安作乱,粲乃离开长安,往荆州依刘表,其《七哀诗》云:“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1 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的杜甫的诗全集栏目。()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在杜甫所作的诗多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2 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繁体对照】《全唐詩》卷220_13【通泉驿南去通泉縣十五裏山水作】杜甫溪行衣自濕,亭午氣始散。冬溫蚊蚋在,人遠凫鴨亂。登頓生曾陰,欹傾出高岸。驿樓衰柳側,縣郭輕煙畔。壹川何绮麗,盡目窮壯觀。山色遠寂寞,江光夕滋漫。傷時愧孔父,去國同王粲。我生苦飄零,所曆有嗟歎。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91bad5a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