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以杭州师范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例

时间:2023-01-12 12:27:19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师范院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以杭州师范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例

作者:羊海棠,宋艳江,吕群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11



羊海棠,宋艳江,吕群

(杭州师范大学材化学院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36

摘要:以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例探究了师范院校发展工科专业的方法与路线。介绍了为发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采取的对培养方案中特色方向的确定、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专业实践的实施等各个方面的措施。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1-0163-03

20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由于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要,为了加快学校的发展速度和提高学校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地方性师范院校在专业结构上进行了重大调整。在此发展大潮中,杭州师范大学在2007年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已发展成为“教师教育艺术教育具有特色、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具有一定优势、理学学科部分见长、各类新兴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当前在杭州市委市政府以及学校领导的高度关注与支持下,我校确定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一所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大学”。鉴于此发展目标,工科专业发展在我校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当然,在发展工科专业的过程中,和工科专业所要求的平台相比,地方性师范院校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条件、办学经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客观存在着不足。为此,对地方性师范院校如何有效地快速发展工科专业,如何建立一个合理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以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并有工科特色,也就成了亟需探索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众所周知,课程体系的设置是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也是体现培养学生特色的核心。虽然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在众多高校中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但鉴于师范院校的特点,必须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特点,积极探索一条新路子。在我校的专业建设过程中即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进行了初步探索,并确定了一条发展道路,本文就其中的一些思路与方法做出探讨,引以为鉴。

一、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发展的现状和路线规划

杭州师范大学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发展的时间还非常短,于20079月招收了第一批科学生。鉴于我校正处于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之中,杭州市委《关于支持杭州师范大学建设一流综合性大学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杭师大“两步走”思路:第一步,到2015 年,建设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进入省内高校“第一方阵”,位列全省前5 位;第二步,到2025 年,建成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学校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办学特色进一步鲜明,各项主要办学指标进入全国高校前列。如此快速的提升,不能按部就班地缓慢发展学科和专业!因此,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发展也制订了跨越式发展的专业建设规划:“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要求经过五年左右的建设,使本专业的师资力量、实验室条件、实习实践基地、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均达到较高水平”“使本专业能够为我省及


全国的塑料、橡胶、合成纤维、胶黏剂、涂料、功能高分子材料以及其他与高分子相关的工业、科研、教学、商业、管理等机构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把本专业学科建设成为鲜明特色、在省内具有较大影响的学科”。

二、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探讨

为了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学校和学院的学科建设委员会对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高度重视,并根据社会的需要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合理的改变,争取探索出一条能在师范院校有效、高效地培养具有工科特色人才的课程体系设置的新路子。我们力图总结全国各著名高校发展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历史经验,同时充分考虑高分子领域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成果,认真思索,总结经验,及时更正,寻找突破。以下各方面即为本专业的一些探索,以供读者参考,亦希望得到各方的意见与建议。

1.课程体系设置的指导思想。本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确立的指导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体系的系统性、课程体系的规范性和课程体系的特色体现。

2.课程体系设置的过程。(1)课程体系设置的系统性体现。众所周知,大学本科阶段是人生中学习专业知识最为系统的重要阶段。因此,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要系统化考虑,要充分考虑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同时还要加强本科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根据系统性的原则,我校将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平台课、专业模块限选课以及专业选修课共六种课程类型,其具体课程涵盖人文基础课程、科技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体现专业特色的专业课程,具体课程名单可通过网络访问我校主页查询。(2)课程体系设置的规范性体现。对于本科教学的课程体系设置要充分体现规范性,要符合教育部对于专业的规范性要求。及时调整,确保课程体系设置的规范性。对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规范,2006~2010 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于2008 10 20~23 日在湖南长沙召开了分教指委扩大会议。会议讨论并通过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讨论稿)》,以下简称“规范”。规范中指出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规范中的知识领域调整为8 个,其中4 个为必须要求的知识领域,分别为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聚合物表征与测试,另外四个为可选择性知识领域,分别为聚合反应工程、聚合物加工工程、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工程和高分子材料。我校根据师范院校的办学特点以及教师团队科研特色,开设了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聚合物现代仪器分析等课程,完全符合知识领域的规范要求;规范中要求各知识领域的核心知识单元的最低学时数为:高分子物理(含实验)80 学时;高分子化学(含实验)76学时;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32学时。我校为加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高分子物理68学时)、高分子化学68学时)和高分子成型加工(51学时)皆独立开设实验课(每门实验34学时)。其他专业课程也均大于规范的最低要求。本科阶段专业知识的培养对学生将来的成长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笔者认为必须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3课程体系设置的特色体现。我校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依托有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高分子材料市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各教师团队开创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方向,确定了以“有机硅高分子材料”和“绿色高分子复合材料成型加工”为两大特色方向,充分发挥地方性院校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的主动性。将这些特色与理念体现到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即在专业课程设置时,将专业模块课程设置为两个模块方向,作为学生的“两者必选其一”的专业限选模块课。此外,再设置一些高分子专业选修课,进一步突出培养特色,从而从课程设置上保证培养出具有特色知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4)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更新。由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相对其他专业而言,课程负担较重。为解决这样一个高分子相关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各高校常见的做法是将一些基础课程进行课时压缩。但对于我校专业发展实情来说,作为一个新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几乎从零开始,周边的专业氛围也不够浓厚,所以经过讨论,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要保证其课时数,加强专业基础能力培养。同时,对于一些化学物理


的基础课程,要求进行一定程度的降低。同时,增设《高分子材料进展》《高分子科学选论》《绿色高分子材料》等切合高分子领域最新研究进展的课程,让学习具备掌握科学研究动态的能力。(5)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多种类型的实践实习。杭州师范大学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目标是服务地方经济,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这一理念也充分体现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为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除进行理论课程学习和基础的课程实验之外,培养方案要求本专业学生必须参加包括军事训练、生产见习、生产实习、金工实习、计算机应用与上机实践、大型综合实验、毕业设计(含论文)等实践环节。值得一提的是,实践环节中的一项是大型综合实验。所谓大型综合实验是本校开设的特色专业实验课程,实验内容涉及该特色方向从原料生产、合成工艺、产品制备与性能表征等全程。经过该实践课程,可使学习完全掌握在特色方向领域内生产产品的能力,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提供经验。(6)结合师范院校特点:培养的学生能干,也能教。在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还结合了我校当前作为师范院校的特点,通过教育实践,培养学生传授知识的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并非仅仅对将来走上教师岗位的学生有利。事实上,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才的交流能力要求也不断提升。发挥师范院校的优势,培养学生具备教学的能力并将该能力用于专业技术交流上,摆脱“技术男”不善交流的形象,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具现代竞争力。

三、关于师范院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几点思考

通过以上各个方面的努力,杭州师范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正在积极高效地发展,并已初步取得较好的专业建设成果。但专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那么如何通过课程体系的建设来保证本专业能进一步快速地发展?对于这些关乎将来的、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需要教学工作者们继续努力探索。但笔者们认为,以下两点是必须去做的:

1. 在发挥师范院校特色的基础上,确立工科发展思路。师范院校的基础具有特定的客观不足,但也有优势,故而要“扬长避短”,要承认并正视工科专业发展与原有文、理科专业的差异,改变办学理念,同时体现和发挥师范特色,培养能教能干的工科专业人才。

2.进一步突出专业特色,提升专业影响力。在众多高校皆已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现状下,必须着力发展特色,才能有影响力。对于新建设的专业,也必须总结前人的发展经验,努力争取发挥“后发优势”。

课程体系的设置直接影响着培养出的学生的特点,从而决定着学生的就业流向,各高校都应高度重视。尤其是师范院校的基础发展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更要发挥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在体现知识系统性和满足专业规范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原有特点,突出课程特色。相信经过努力,我校以及具有类似情况的各师范院校可以建成极具特色、极有前途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作者简介:羊海棠,男,浙江磐安人,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高分子复合材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931f4b5c4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