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日语专业翻译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思考 作者: 赵小平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4期 赵小平 (大连理工大学 城市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摘 要:随着中日两国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日益频繁,对日语翻译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是当前国内高校的日语翻译教学和日语口笔译人才的培养却与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脱节.因此,笔者试图探索日语专业翻译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合格的专业日语翻译人才. 关键词:日语;翻译;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2)02-0247-02 自古以来,中国与日本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领域都存在着交流与合作,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两国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日益频繁,对日语翻译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是当前国内高校的日语翻译教学和日语口笔译人才的培养却远远跟不上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满足市场对日语翻译人才的需求,培养合格的专业日语翻译人才就成了当务之急. 1 日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的日语专业翻译课程通常是从大三开始学习,大四就开始实习,短短一年的时间要求学生的翻译水平必须有质的飞跃,才能应对将来的实际工作.但是目前日语翻译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翻译课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1.1 课堂灌注法 目前高校日语专业翻译教学的主要方法为课堂灌注法,即老师讲学生听,从绪论到结束语,老师从头讲到尾,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上课听听记记,考试前读读背背,基本上考试也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考试过后,所学的翻译知识也基本上都还给老师了.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合作相当有限,学生之间也缺少必要的合作和交流,教学方式单调.此外,课堂灌注式教学片面强调语言知识和翻译知识的传播,忽视了对学生翻译技能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丧失了对翻译课的兴趣,进而丧失了对翻译本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 与基础课混淆 由于教师没有好的翻译教学法,因此很容易把翻译课与基础课混淆,即用基础课的教学方法来讲授翻译课,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来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却忽视了翻译本身所需要的神似和形似.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做再多的“把下列句子译成日语”的练习,也只不过是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复习语法和生词.而学生由于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欠缺,虽然能够把原文按字面意思翻译出来,却译不出其中的内涵和韵味.事实上,翻译教学与基础课教学不同,它应该是基础课的辅助,通过翻译实践,可以暴露学生在基础课学习中存在的不足.翻译教学应该是集理论与实践为一身的教学,目的是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的翻译理论和原则来指导翻译实践.但是,与基础课混淆,片面强调语言知识和翻译知识的传播,是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翻译实践能力的,翻译课本身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2 日语翻译教学法改革的几点思考 正因为传统的日语翻译课教学方法存在以上不足,教学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所以,笔者试图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尝试,探索日语专业翻译教学方法改革的新方向. 2.1 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传统的“课堂灌注法”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应该改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和强化学生的翻译认识为任务,采取理论翻译与实践翻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因为翻译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有目标的交际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翻译能力,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大量的翻译实践.具体来说,就是教师给学生布置翻译作业,鼓励学生自己查找更多的相关资料,与同学交流,互动学习;教师负责引导学生注意翻译过程,在解决翻译困难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可以使用哪些翻译手段和方法;积极引入翻译市场的实用型文本为实训教材,让学生在翻译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翻译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翻译能力;学生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点去寻找和探索翻译实例和相关知识,在讨论中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和看法;研读职业翻译的同一文本的不同译本,并且分析优秀译作的独到之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译作进行中肯的评价,因为学生从自己的译作中学到的知识远比从罗列的一大堆理论中学到的知识多.这种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翻译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翻译兴趣. 2.2 以小组为单位,注重翻译过程 以长文翻译为例,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先把中文或者日文的文章发给学生,让学生先翻译,然后老师逐句讲解,这样的方法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翻译实践能力.因此,建议让学生自愿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译文的风格,规范翻译术语,检查语法错误,初步修改译文;对翻译过程中有争议的地方,老师可以提供参考意见;最后每组派一名同学发表,其他小组同学对译文提出意见或建议;老师最后对翻译进行全面总结和点评,学生根据老师的建议,对译文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润色.这种教学法,可以给枯燥的课堂注入生气,学生获得了充分的自由度、灵活性、选择权和决定权,能够积极展示自己的译文,并且在相互合作中互相取长补短,可以拓展学生的翻译能力.教师也可以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进步. 2.3 根据学生需要,“量体裁衣” 大三的学生,已经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比如考研、工作、留学,目的不同,在课堂上想要学到的东西也不同.翻译课也是如此.考研的同学,应该考虑应试的需要,以语言、文化、文学作品的翻译为主,重点强调对语言文化的理解,加强应试方面的练习;工作的同学,应该考虑社会实际需要,考取相关日语口笔译资格证书,提高自身的日语综合运用能力,所以应该加强实用型的口笔译练习;出国的同学,应该对日本社会以及日本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有所了解,以适应将来的留学生活,所以应该加强日本社会新闻百态方面的练习.如此,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势必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总之,翻译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一个过程.比如,完成一个翻译可能需要占用很多课堂时间,教师如何更新观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如何正确处理能力培养与考试成绩的关系,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在实践教学中要注意教学经验的反馈,不断探索翻译课的教学规律,发展和完善新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搞好高校日语专业翻译教学. 参考文献: 〔1〕刘季春.探索本科翻译教学的第三种模式.中国科技翻译,2010. 〔2〕吴青.本科翻译专业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中国翻译,2010. 〔3〕郭晓军.浅谈科技英语翻译教学.赤峰学院学报,2010. 〔4〕李人侠.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教书育人,2002. 〔5〕王树槐.关于本科翻译教学的思考.中国翻译,200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a6e488eba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