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高效课时检测试卷3Word版含答案

时间:2023-01-02 02:11: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古代文明的

成熟与富强——从魏晋到宋元

(时间:45分钟 总分:100)

一、选择题(12,每题4,48)

1.有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史时说:民众的贫困、愚昧既是统治者造成的,又成为它得以长存的最好的社会条件。这一论断( )

A.强调了唐宋以来科举制的利弊 B.揭示了分封制的实质

C.揭示了君主专制的双重影响 D.阐明白郡县制的弊端

2.(2022安徽示范性高中第一次联考)《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称: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行不更张以救之。消灭《政府奏议》所称的状况主要是由于( )

A.秦朝为实现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把握,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B.西汉初的无为而治引起匈奴南侵和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 C.唐朝中期,形成了严峻威逼中心的藩镇割据局面

D.宋太祖加强中心集权的举措埋下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祸根

3.(2022湖北孝感高三统考)清代学者顾炎武在谈到中国古代某一官职的作用时指出: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此小大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以下官职的作用与之类似的是( ) A.监察御史、按察史 B.御史大夫、刺史 C.参知政事、通判 D.刺史、通判

4.(2022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 A.增加了官吏人才来源 B.扩大了官吏权力范围 C.完善了官员选拔程序 D.加强了思想把握程度

5.下列表格是关于我国汉朝到宋朝时期长江流域人口密度比较表(/平方千米),此表能够直接说明( )

地区 时代 上游地区 中游地区 下游地区

西汉 15.3 10.1 13.6 东汉 16.0 4.2 12.4 13.99 9.81 25.87 北宋 21.4 13.8 23.6 南宋

27.2

14.8

22.7

A.长江流域人口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B.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C.唐朝时期长江流域经济消灭了倒退 D.人口密度的增长得益于国家统一

6.有古诗这样描述江南养蚕情景:东风二月暖洋洋,江南处处蚕桑忙。蚕欲温存桑欲干,明如良玉发奇光。缲成万缕千丝长,大筐小筐随络床。美人抽绎沾唾香,一经一纬机杼张。咿咿轧轧谐宫商,花开锦簇成匹量。莫忧入口无餐粮,朝来镇上添远商。这反映出当时( ) A.南方经济相对落后且与外界隔绝 B.小农家庭经营方式趋向多元 C.耕织结合仍是主要生产方式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朗

7.(2022北京西城期中考)《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8.佛山《梁氏家谱》中记载:明宣德四年,祖庙门前明堂狭隘,又多建铸造炉房,堪舆家言,玄武神前不宜火炎,(文慧)遂与里人霍佛山浼炉户他迁。由此可见当时佛山( )

①居民仍有宗法观念 ②铸造业兴盛 ③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④居民重视风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2022广东六校第三次联考)《唐律疏议》规定一准乎礼,通过引经决狱、引礼入律的方式,将儒家思想贯彻到立法、司法、守法的整个过程中。这一规定反映的本质是( ) A.儒家思想是古代法制的基本原则 B.儒家思想等同于古代的法律制度 C.中国古代已建成法制社会

D.其促进了中国近代法制和民主政治的进展

10.(2022广东汕头高三期末)叔本华说:一切天生万物总结起来就是我,在我之外任何其他东西都是不存在的。下列历史人物的思想与此类似的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王阳明 D.顾炎武

11.以黄公望为代表的所谓元四家主见逸笔草草”“不求形式,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其画作多表现隐居”“世成仙的情感。可知其画作应属于( ) A.山水画 B.人物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 12.(2022河南开封一模)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留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 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

二、非选择题(2,其中第1330,1422,52)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 ——()俞正燮《癸巳类稿》

材料二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段灼传》

材料三 时请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之论,又兄宝年三十五立为州郡,今余以少年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太平御览》卷二六五《傅畅自序》

材料四 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誊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 ——《清史稿·选举志》

材料五 依据1855年前后英国议院辩论记录及相关资料,得出结论:中国的科举制度在英国已广为人知……有任何其他国家先于中国接受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而且没有任何西方的个人、国家或种族声称其拥有考试制度的创造权。

——张沅长《中国与英国的文官改革》

(1)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什么制?(6)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点?(8)

(3)综合材料一到材料四,分析材料四中选官制度有何变化?(8)

(4)综合上述材料,从君主专制和东学西渐的角度分析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影响。(8)

14.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进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儒学)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将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缘由。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使传统儒学得以进展。他们主见为学应求务实,关注国计民生,致力于变革社会,并身体力行。 ——《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 陈独秀说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吴虞在《说孝》一文中,提示的真谛,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制造顺民的大工厂。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攻击最为猛烈。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提出了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社会抱负。 ——《新文化运动史料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儒学在汉代被捧上独尊地位的缘由。(6)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传统儒学在明清时期得以进展的主要表现,并就此谈谈你的生疏。(8)

(3)材料二、材料三分别从什么角度印证了材料一的观点?结合这两则材料和所学学问,说明你的理由。(8) ##

一、选择题(12,每题4,48)

1.C

2.D 解析:据材料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可以确定时间为北宋时期,《范文正公集》”“垂八十年可以看出是北宋承平日久,集权措施导致的积贫积弱弊端显现出来。所以选D项。

3.D

4.A 解析:钱穆认为汉代的察举制和唐朝的科举制,政权向贵族特权阶级以外的人开放,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政权扩大官吏人才来源,BCD三项在材料中未反映,故答案为A项。

5.A 解析:据题干图表,将同一时期三个地区的数字相加发觉,除东汉比西汉有所削减外,以后每一时期都比前一时期要多,这符合总体上升的表达,A项正确。题目没有南北方经济的对比,B项错。唐朝时期长江流域经济比东汉时期发达,所以C项错。北宋与南宋都没有实现国家统一,但还是上升的,所以D项错。

6.D 解析:材料咿咿轧轧谐宫商,花开锦簇成匹量。莫忧入口无餐粮,朝来镇上添远商说明当时南方商品经济发达,A项不正确;材料反映蚕丝大量出售,说明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朗,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农,C项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小农家庭经营方式趋向多元,B项不正确。

7.B 解析:《新唐书》唐朝街鼓的记载反映当时坊市有着严格的界限,市的经营时间有着严格的限制,南宋陆游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说明坊市制度已经崩溃,B项正确。从题干材料中无法得出城市管理、社会治安和人口方面的变化,排解ACD三项。

8.C 解析:资本主义萌芽是明清时期在手工业领域产生的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依据材料可知,《梁氏家谱》记载并没有体现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故排解③,C项。

9.A

10.C 解析:在我之外任何其他东西都是不存在的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孔子、董仲舒的思想都是客观唯心主义,顾炎武具有朴实唯物主义思想,排解ABD三项。

11.C 解析:据题干元四家主见逸笔草草’‘不求形式’”体现了对艺术形式意境的追求,诗文印信入画,画相联体现了文人画的特点。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共性,讲究借物抒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bcf6ca3ad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