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之美,情感之真——苏雪林《溪水》赏析

时间:2023-01-02 02:13:1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言之美,情感之真——苏雪林《溪水》赏析

苏雪林在文章中一再强调“清白的风格”,表现出她对生活的真诚、热爱和敬重。她是位感情细腻而又十分富于理智的作家。所以她的作品无论描写景物还是抒发感情,都充满着一种诗意美。《溪水》正是这样一篇优秀之作。

读《溪水》,我不禁想到它宛若一曲优美的田园牧歌。作者尽情地讴歌那自由、轻松的农村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喜悦、愉快、欣赏和陶醉。我们的精神也随着潺潺溪水进入那纯净、安谧、清澈、灵动的乡野之中。首先,让我们走近作者。本文的作者苏雪林 1897-1991,福建省闽县(今福州市区)人。我国著名的作家,是台湾第一位女性的文学硕士。她才华横溢,思想敏锐,对社会生活有独特见解。她留给人们的文字,清新、质朴、洒脱、自然、隽永,成为台湾文学的一道风景线。她的散文很多,现仅选择两篇《溪水》和《故乡的荔枝》与大家共赏。

首先,作者从语言角度着手,以“明亮”“宁静”和“新鲜”来描写月色。通过“明亮”这个词来表达月亮清晰明朗的印象,同时又是如此皎洁。作者从侧面写月色明亮,极富层次感:月光仿佛只泻向她一人,轻柔、清冷、孤寂……看似清冷孤寂的背后却又蕴含着一丝温馨和幸福,令人遐思不已。其次,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溪水比作温顺、可爱、贤淑的少女。“缓缓流淌的她在岸边悠闲自得地依偎着她的[gPARAGRAPH3],这些优美、生动的句子,把溪水拟人化了,同时也使溪水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 1 -


作者为什么要用“暗淡了的月色”来反衬自己内心的光明和坦荡呢?她希望“月光”能够“唤醒青蛙”“使水草乱动”“微波跳跃”这样就可以增添农家生活的乐趣,体现出作者的真诚和热爱。“不但水底的沙石和苔藓而已”,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水中的沙石、杂草拟人化了,并且赋予它们“顽皮的生命力”,使它们的形象更加生动。最后,作者借夜莺、月色,展开联想,赞美农村的山水。“松林上部的细绿的灯影倒映在山水的流波里”“它有一张圆润饱满的小嘴儿”,作者把月亮拟人化,以松树为“眼睛”,以山水为“嘴巴”,表现出作者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和喜爱之情。

最后,这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升华。虽然“农村的劳动生活,已经有许多改变”,但作者对乡村、对农民的爱,却始终没有改变,这也体现了作者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c1694b598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