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新课改下,生物教学越来越联系实际生活。如何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的适应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因此让学生在生活中接受生物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去关注生活,这成为我近年来生物教学实践的努力方向。下面我结合实际生活浅谈一下生物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一)谁是杀手? 去年春天,某村村民孙某和儿子一起到地窖中去拾地瓜种,结果地瓜没有拾上来,父子俩却相继死于地窖中。几天后,临村村民李某到地窖中去拾姜,同样又发生了猝死窖中的悲剧。结合两例血的教训,我向同学们征集下列问题的答案,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到底谁是杀手呢?”。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回答,大部分同学的答案合情合理,个别回答不很完善。于是我总结出结论:其实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贮存在地窖中的地瓜、姜等生物都要不停的进行呼吸,从而消耗了大量的氧气,并且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地窖内氧气稀少,甚至很微弱,根本满足不了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人进入地窖就会因缺氧而窒息。因为人在缺氧的瞬间会感觉胸闷无力,根本没有自救能力,时间稍长就会危及生命。这时上面的人如果再下去救他,也会发生同样的悲剧。上述孙某就是在看到儿子昏倒在地窖里,连忙下去救儿子时也昏死在地窖的。这时,学生们就问:在这种情况下应怎样办呢?我告诉他们:遇到这种情况不能草率行事,应保持冷静,尽快想法向地窖中通入空气,增加窖内的氧气含量,以保证受害人的生命安全,然后再想法把人救上来。怎样预防此事的发生呢?学生们积极回答,有的说向地窖提前通气;有的说做测氧试验,即用羽毛往地窖下放,如果羽毛悬浮在半空,说明地窖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人就不能急于下地窖;有的说向地窖中放入点燃的蜡烛,看一下蜡烛的燃烧情况再做判断的;还有的同学说利用鼓风机向下吹风;也有的说用口含橡皮管,学习荷花淀中的人在水底游泳的。总之,同学们思维活跃,也印象深刻。相信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不会出现类似的悲剧。 (二)早上锻炼身体到哪里去呢? 学习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之后,针对很多人早晨锻炼时习惯到树林中去的现象,设计题目让学生去思考。我说:“早上锻炼身体到哪里去好呢?”。同学们七嘴八舌,有的说当然是树林中,因为那里是天然氧吧,空气清新,对身体有益;有的说操场上,那里场地宽阔;有的说绝不能上马路上,因为那里不仅不安全,还有汽车尾气。在同学们充分的讨论之后,教师归纳总结,并指出实际情况并非是人们所想像的那样,树林并不是理想的晨练场所。因为树木虽然在白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夜晚却同样需要进行呼吸作用。根据呼吸作用的知识,在夜晚,树木为了维持生命活动,还要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这样,经过一夜的呼吸消耗,使得小树林中氧气含量大幅度下降,如果这时到树林中去锻炼,对身体是没有好处的。因此,晨练适宜在旷野中进行。把生物知识同实际问题联系,学生就能真正了解清晨不宜到树林中锻炼的原因,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增加了生活常识。当然,对于锻炼身体,晚练也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初中、高中同学夜里下了晚自习到公园中、操场上锻炼一下,既锻炼了身体,又有利于睡眠。 三)爱美也需讲科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生理发育较快。在孩子们渐渐进入青春期后,爱美的天性慢慢展露出来。因此同学们的衣食起居,哪怕是业余爱好也会成为因材施教的好时机。比如喜欢养花的同学,在天气逐渐变冷后,室外培养的花草就要迁入室内,而且为了美化居室,常把花草摆放在居室里。我先问大家这样好不好,然后再告诉他们这种做法是大为不妥的。因为天气变冷时,人们常会关闭门窗,这样就导致空气流通不畅。如果卧室内摆放的花草较多,人们入睡以后,花草也需进行的呼吸作用就会与人争夺氧气,这样消耗大量的氧气,造成卧室内氧气稀少,轻者有损健康,重者可能危及生命。只有少数植物如吊兰、龟背竹等,因呼吸作用较弱,可以放在室内,不仅美观大方,而且能吸附飞尘和有害物质,并真正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这样一来,学生就不难明白“爱美尚需讲科学”的道理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bd0e6b351e79b89680226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