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公倍数》课标分析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第四小学 赵维之 小学数学教学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课堂数学“活”起来,即让学生(含个体和群体)在课堂中“活”起来。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主要的教学目标。要培养学生拥有这些能力,课堂上必须有问题可以问,如在《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中,学生在玩游戏中,不断思考究竟要旋转多少次尾巴才能准确地接回,有了问题,依靠自己自主思考,探究解决,从猜到试验、从试验中发现规律,从而理解公倍数及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且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公倍数及最小公倍数的实际运用。通过这样 “以问题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cdbc44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