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师的教育影响力在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在当今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教育必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教师教授学生知识不能再是灌输式的方式,因为“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认识活动是贯彻教学过程始终的主要、基本而特有的活动。”不能让学生被动地学与接受知识,否则不能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观点、情感和意志,必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活动,也都需要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大力增强教师的教育影响力,学生在接受教师授予的知识会自觉接受并为之内化,真正把教育发挥得更好,为人服务。 关键词 素质教育 主体性 积极性 教育影响力 一、教师的教育影响力 (一) 教师教育影响力的概念 影响力,是指一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与行为的能力。教师的教育影响力,即是指教师在与他人(主要是指学生)的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与行为的能力。 这个概念隐含着这样几层意思:(1)从所指对象上来说,教师的教育影响力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心理与行为的影响。(2)从使用工具或载体上来说,教师是以自身的整体素质和社会赋予他们的权力对学生施加影响。(3)从影响过程上来说,这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中产生的,是教师人际交往能力的体现之一。(4)从作用的形式上来说,教师的影响力对学生发展起着感召力、推动力和控制力的作用。 (二)教师教育影响力的构成及影响因素 行为科学理论对人类的卓越贡献并不局限于企业管理领域,凡是有领导行为甚至可以说只要有人际交往行为产生的地方,其理论的指导作用都无不得到彰显。行为科学的研究指出,影响力是一种人际交往能力,领导者影响力是由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构成的。在教育领域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指导与被指导、管理与被管理、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因而行为科学中的领导者影响力理论也同样适用于教师,即教师的教育影响力是教师人际交往能力的体现,同样可以分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两个方面。 权力性影响力是一种强制性影响力,强调的是命令与服从。教师权力性影响力来源于社会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的需要而对教师及其职业的权力与地位的赋予,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社会传统因素、职位因素和教师从事教育职业的资历因素。美国社会学家沃勒(w.waller)曾说过:教师的权威来自制度上的地位。也就是说,教师是社会的代表,是知识的化身,教师的地位与权力是社会所赋予的。 非权力性影响力是一种自然性影响力,强调的是顺从和依赖。教师非权力性影响力来自于教师自身素质,其影响因素包括教师自身的品格、能力、知识和感情因素等。正如俄国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教师个人对青年人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无论是什么样的教科书,什么样的思潮,什么样的奖罚制度都是不可能代替的”。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也说明,学生学习通常会采取榜样模仿和替代学习等方式,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素质对学生所施加的影响,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二 、教育影响力大的教师的特点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毋庸置疑,但有一些教师对学生比其他教师更具影响力。在学生的心目中,他们学识渊博、德高望重、为人师表,对学生人生的某段时期甚至终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从小学到现在读大学,遇到各种各样的教师,通过观察,发现那些教育影响力很高的教师,特别是在大学里,他们普遍具有以下特点:(1)学识渊博,掌握着学生所希望得到的东西;(2)在特殊的领域有特长;(3)德高望重,有地位和权力(一般社会意义的);这三点比较明显。另外还有:(4)善于通过教学技巧和个人的参与激起学生的学习的热情; (5)对所教课程,能交流实际经验,能解释知识的来源;(6)能用特殊的形式解释内容;(7)平易近人,容易交谈,善于倾听但不过分亲密;(8)给学生自信心等等。总之,关键的特点是:(1)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地位和行为艺术;(2)教师对学生、教学和课程的态度;(3)教师展现出的热情和献身精神—教师自身首先认为所教的东西是值得费时和努力的,是对个人有报酬、对社会有价值的,他以自己的学习热情感染了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状态引起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联想和羡慕。 三、教师的教育影响力在教育中的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来自于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修养,来自于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来自于教师对全体学生的热爱,来自对学生的人格尊重,来自于学会善待与宽容学生,来自于发挥好“纽带”和“桥梁”的作用。 (1) 教育影响力高的教师可以使学生对其产生敬爱感。 教育影响力高的教师具有良好品格,而教师的良好品格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品格差的教师,即使其具有丰富的知识和高超的能力,其教育影响力也将荡然无存。古人云:“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重视教师的良好品格对学生的影响。在教育实践中,学生通常把教师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他们对于教师的教育,不仅听其言,而且观其行,然后才决定是否行动。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必须从思想、品德、人格、态度、作风以及教师职业道德等各个方面加强修养。随时随地把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始终如一的敬业态度、好学多思的进取精神、任劳任怨的高贵品质、正直诚实的做人准则、坦诚热情的待人情感、审时度势的思想作风,以及为更好地达成教育目标的崇高理想而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求知欲“传授”给学生。当前,师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就是以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强化其责任感、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为主要内容的职业理想教育,这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 (2)教育影响力高的教师可以使学生对其产生信赖感。 教师借鉴与积累实践性知识,学习与运用条件性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把学科知识“心理学化”并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学生不再是把他们仅仅当教师看,而是把他们当做学习的朋友,在与教师交流是那么的愉悦,学习不是件痛苦的事了。师生间平等交往,感情融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认同感和向师性。 (3)教师个体的人生理想,会影响到他对教育目的的反思、批判和引导。一个利己主义者的教育理念中自然不难看到对教育“个人本位”论的推崇,对“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忽视;一个现实功利主义者的教育理念中,我们也不会看到他对教育超越价值的关注。个体关于人生理想的认识, 必然反映在他对教育目的的要求和对教育功用的质问中,反映在他对教育带有个性的解读和考问的过程中。教师个体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取向等会影响教育过程的实施。教师的态度、职业道德、人格、作风等等通过自身的形象、人格魅力呈现出来,并且这些方面都会在学生眼中得到放大。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感染、熏陶,从而影响学生,影响整个教育过程。因为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把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始终如一的敬业态度、好学多思的进取精神、乐于奉献的高贵品质、正直诚实的做人准则、坦诚热情的待人情感、审时度势的思想作风,以及平凡朴实又令人敬佩的生活理想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毫无保留地流露给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是同生活中最复杂、最珍贵的无价之宝———人打交道的人。每个人(尤其是孩子)从养成文明习惯、获得文化知识,到确定个人倾向性,形成人生观、道德观,教师的影响常常起决定性作用。所以教师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应是塑造一代新人的“雕塑家”,应当用自己的思想和人品去使知识发挥威力,从而唤起学生做“真正的人”、“大写的人”的渴望以及强烈的求知欲望。 总之,我们不能忽视教师的教育影响力。因而,要提高教师的教育影响力,一方面需要注意“保健因素”,维护教师的权力性影响力;另一方面关键是要注意“激励因素”,从教师自身素质入手提高教师的非权力性影响力,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的教育影响力,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王道俊,郭文安. 教育学 [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5. 张大均. 教育心理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39. 马和民.新编教育社会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吴志宏,冯大鸣,魏志春.新编教育管理学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dcbc24d1d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