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参考答案

时间:2022-04-20 14:01:2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这首诗中作者的思想情感,掌握作者表达情感的技巧。 2.技能目标:学习词人将现实与梦境交织起来抒写悼亡之情的方法。 3.情感目标:了解苏轼词艺术风格中除去豪放洒脱外沉挚深永的一面。

【学习重点】

学习词人将现实与梦境交织起来抒写悼亡之情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作者介绍以及背景介绍见《三维设计》p76 p77

1 缘身在此山中 2 淡妆浓抹总相宜 3 荷尽已无擎雨盖 4 春江水暖鸭先知

5 寄蜉蝣于天地,哀吾生之须臾 6 水落石出

7 月有阴晴圆缺,千里共婵娟

8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9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 10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总体把握

1.题为记梦,实际是通过梦前梦中梦后的情感变化来抒写对于亡妻的思念之情。

2、上阕“不思量,自难忘” 可是为什么在“自难忘”之上加了“不思量”?这不显得有点矛盾吗? “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但结果却是“自难忘”“不思量,自难忘”,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说不思量,即是思量。因为这种思念,不一定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所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所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一叙述的跌宕,更显出思妻之情的深沉。

3、下阕首五句为第一个层次。请以第一人称苏轼的口吻进行描绘,加入想象,越细腻逼真越好。(不少于100字) 三、合作探究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词,词人是怎样把这种深挚的情感表达的如此凄婉哀伤的?简要赏析其艺术手法。 直抒胸臆

虚实结合 以虚写实 四.当堂巩固

1.背诵并默写全词。

2、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试题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曦。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1)词的上片四句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开篇两句直抒胸臆,先写妻子长眠地下,只觉一切都不如意,再以无理之问责备妻子不该先己而去,看似无情,实为撕肝裂肺、泪血相继;三、四句转而用比,含蓄委婉地以连理树的半死、双栖鸟的失伴来写自己的丧偶,形象刻画了作者的孤独和凄凉。

2)有评论者认为这首词与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堪称古代悼亡篇章中的双璧,而二词的结尾各有特色,试简要分析。

苏词结尾运用了假想的手法,从对面写对方的思念伤感,且结情以景,蕴藉有味;贺词触景生情,以记忆中的生活细节收尾,且忆中有问,戛然而止。

【知识库】

“虚”和“实”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一。“实”指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和“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运用比较多。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 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

1、虚幻世界和梦境。例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梦中胜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时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体味出诗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虚幻之景。

2、想象和回忆。例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通。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属虚写,表明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后两句属实写,具体描写了满西湖荷叶荷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和谐的搭配着。《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3、设想之境。例如柳永的《雨霖玲》一词,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此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阕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阕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例如谢枋得的《庆全庵桃花》一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全诗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巧妙地结合起来,表达了作者僻进山中的孤寂之情。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例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一年的清明节,


诗人去都城郊外南庄踏青,因为口渴,就向一位农家姑娘讨水喝,姑娘给了他一杯水,并倚在桃树旁凝视着他,这情景难以忘怀,第二年,他又来到这里,虽然景物依旧,但姑娘却不知哪里去了,于是在紧闭的门上写了这首诗,表达了对并不在眼前的姑娘的思念之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e53c69fcc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