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心目中的杨靖宇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战友心目中的杨靖宇 作者:王宜田 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7年第5期 杨靖宇作为东北抗联一路军的总司令兼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的领袖人物,在对敌斗争中,叱咤风云,威震敌胆。 在战友和人民心目中,他是一位信念坚定、足智多谋、治军有方、和蔼可亲、多才多艺的好领导。抗联战友的深情回忆,使我们深刻感受到杨靖宇这个战争年代好干部的光辉形象。 坚强、乐观、纯朴、憨厚,对革命充满信心1931 年4 月下旬,中共满洲省委组织部长何成湘在沈阳中共满洲省委机关第一次见到杨靖宇。他回忆说:“一天,有一个人来找我,这个人瘦高个儿,四方脸。因为衣服的破烂,加上那一头蓬乱的不肯驯服的头发,使人感到生活把这个年轻人折磨得不轻。那风尘仆仆的模样像是经过长途跋涉而来的。可是,他那双浓眉下面的大眼,却炯炯有光,这眼光,给人一种坚强不屈的感觉……每次见面,他总是满脸笑容,那笑容,使人觉得他是一位多么乐观、纯朴、憨厚的好同志……在哈尔滨地下工作的同志中,人们都亲热地称他为‘老张’。老张经常穿着件灰布大褂,那件大褂早就变得又旧又破了,脚上的鞋经常是‘张嘴’的。哈尔滨的冬天,风刮在脸上像刀削般痛,这话可一点也不假呵!可是我们的老张却经常光着头在老北风里行走!吃的可就更差了,那时,地下工作的同志每人每月九块‘哈大洋’(每块哈大洋值伪币十二角),哪里还谈得上吃什么大米白面,吃得上粗粮就算不错了!可老张仍然是笑嘻嘻的,好像革命明天就会胜利似的。” 中共满洲省委秘书长冯仲云在新中国成立后回忆他在1932 年初第一次见到杨靖宇时,这样描写:“他大约有三十岁左右,长方形的脸,穿件大棉袍。眼睛是大的,两道浓浓的眉毛下的大眼发出炯炯的光彩。从目光中间可以看出来他的坚强、有毅力和久经考验的性格。他穿的大棉袍又旧又破,头发也是不整齐的……我们不期然地紧握了手。他的手掌是大的,握得有力量而且热情。” 冯仲云的夫人薛雯回忆说:“1933 年6 月,冯仲云让我到公园(今哈尔滨兆麟公园)去给杨靖宇送信才见到他,不过那时只知道他姓张,叫张大个子,并不知道他叫杨靖宇。1946年我再次去东北,在丹东,是在火车上,我看到了一本画报,那画报上有杨靖宇的头像,还有敌人开‘庆祝’大会的画面,才知道牺牲的杨靖宇就是张大个子,以前知道杨靖宇牺牲了,但不知道他就是张大个子。杨靖宇这个人,个儿很高,又高又壮,他的颧骨高,脸是方的,他待人和气,我每次同他在一起,他总同我唠家常,像待小妹妹一样关心我。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也是在公园,我们在路上走着,他给我讲未来,讲将来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谈吐十分自然。” 1932 年,杨靖宇在哈尔滨做地下工作时,有一次把会场设在哈尔滨道外区委宣传委员罗烽的家里,罗烽的爱人是后来的女作家白朗。 当时,她在哈尔滨市反日会工作,她的家同时又是反日会的宣传部,由于家里藏有各种传单、标语和小册子,刚刚参加革命工作的白朗担心被敌人发现,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但在杨靖宇的影响下,她的革命信念坚定起来。白朗在1948 年撰文这样回忆杨靖宇:“忽然有一天,身着蓝布长衫的老张(即杨靖宇)在我家里出现了。而且不一会,便陆续跟来那么多人,有青年知识分子,有铁路员工。到会议开始时,才明白原来作为宣传机关的家,同时又成了秘密的会场。我是第一次参加这种秘密集会,紧张不安地站在那里。每个人的神色我都观察了一遍,心想,他们为什么个个都比我镇静呢?而最镇静的还是担任会议主席的老张。他历数着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及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与他们的滔天罪行。他的声音是低沉的,但却有着很大的威力,他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地打在人的心坎里,既具体又生动,更有着无比的煽动力,使人悲愤,促人奋起,更叫人敢于勇往直前,毫无畏惧,连他的每一个手势都是那么有力地撼动着我们的心弦呵!我的情绪由不安而变为镇静了,我的恐惧变成无畏了。以前还是模糊的民族意识,在他的启发诱导下,从逐渐强烈而清晰,并且开始生根了。从此这个表面看起来与一般同志没有什么差别的老张,在我心目中逐渐地神圣起来,我是以无限尊敬的心情把他牢牢地记下了。” 足智多谋、经验丰富,富有人格感召力 周保中回忆说:“他像戏剧演员一样,装扮什么就像什么,他要做什么,就会做什么,或者一定学会做什么。他常常以机智技巧的动作结合大胆勇敢的行动,躲过敌探走狗的跟踪,冲破敌人的防范。的确,他是一个革命工作的艺术家。” 杨靖宇富有人格感召力,即使第一次见面也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他内在的特质,让人无法忘怀。1932 年11 月上旬,杨靖宇到南满(今吉林省磐石、海龙、桦甸一带)巡视游击队。当时,游击队遇到挫折,从磐石转移到桦甸蜜蜂顶子休整。杨靖宇先到磐西,没找到游击队,反而被土匪“常占”抓住,差点被枪毙,经杨靖宇机智的游说,“常占”把他放走。当杨靖宇来到蜜蜂顶子时,一个战士回忆说:“杨靖宇受中国共产党的指派,来到我们队伍上。我们初次见到他,就感到他是一个庄严的政治家,他的态度很沉静,待人接物和蔼可亲,而观察事理又深刻敏锐,因此大家爱戴杨靖宇。” 行军时,同志们走得挺累,司令总是乐呵呵地鼓舞大家前进,从来没有见过他发愁的时候。对感到累的同志,他说:“不要低着头走,这样越走越累,要看着前面走,看着对面的山头,山上有树,下面有水,这不是像一幅山水画吗,这样,就会不觉得累了。” 信仰坚定、威信崇高,具有献身精神 杨靖宇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共产党员的献身精神。周保中回忆说:“1932 年4 月初,省委决定我去吉林省东部,由靖宇同志代理我的工作。深夜,在我俩作临别谈话的时候,我对他说:‘与君相处几个月,胜读马列多年书。’他恳切地说:‘我们是反对旧礼教的,但是可以这样了解,把天之降大任于斯人也,改作劳动人民寄望于共产党,党之寄望于共产党员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劳其筋骨,行拂乱其所为,那些在革命斗争中,经不起考验,而临阵脱逃的,有如朝露,见阳光即散失;有如秋草,经风霜即枯萎。一个普通人都应该讲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何况是共产党员呢?党员对党的革命事业必须具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作为总司令,杨靖宇具有优良的工作和生活作风。“杨司令从不骂人。急了时就说:‘岂有此理!’说这句话时,口气不同于往常,分量就重了……杨司令对同志对下级平易近人,态度和蔼。魏司令(魏拯民副司令)身体不好,给他买了匹白马骑,派两名警卫员照顾他。平时大家吃什么,他就吃什么,从来不搞特殊。 在最艰苦的时候,也是如此。”“他的个人生活是一贯艰苦朴素的。他的衣食住行,完全跟士兵一样,毫不特殊。衣裳破了,自己缝补。睡觉不脱衣裳,枕着他的军用挎包,倒下就睡。他只有一个勤务员,帮他干点杂务。他住到哪里,就给哪里的房东挑水、扫院子、干零活。他跟老百姓说话非常客气,像亲人一样。他经常对战士们讲:抗日军队里讲平等,吃平等、穿平等、开会发言平等,但是纪律必须遵守,命令必须服从。”一位老抗联回忆道。 杨靖宇曾说:“我们现在不能吃好的,吃好的也得20 年以后。现在也能吃好的,那就缴日本和满军的东西才能吃。我们吃老百姓好的,满军、胡子和日本军也吃,那老百姓怎能行呢?这样老百姓就更苦了。” 杨靖宇牺牲后,魏拯民在杨靖宇的追悼会上致悼词。他高度评价杨靖宇:“杨总司令为革命事业艰苦卓绝地奋斗了一生。他的全部生活是党的生活,他没有个人的生活。他是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被日本侵略强盗杀害的,我们要完成杨司令生前未完成的事业。”(作者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李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6e5b18d271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3c.html